【摘 要】
:
目的 观察病灶切除联合桥状结膜瓣遮盖术治疗位于角膜旁中央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14例位于角膜旁中央或周边部、溃疡面积小于4mm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并且患者拒绝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应用桥状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术中彻底切除溃疡灶及坏死角膜,直至深部角膜基质透明,于溃疡相对应的结膜面制作与溃疡等宽的桥状结膜瓣,不含有深部的Tenon囊组织,覆于病灶清除后的的角膜上方,应用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病灶切除联合桥状结膜瓣遮盖术治疗位于角膜旁中央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14例位于角膜旁中央或周边部、溃疡面积小于4mm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并且患者拒绝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应用桥状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术中彻底切除溃疡灶及坏死角膜,直至深部角膜基质透明,于溃疡相对应的结膜面制作与溃疡等宽的桥状结膜瓣,不含有深部的Tenon囊组织,覆于病灶清除后的的角膜上方,应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使结膜瓣与角膜溃疡面紧密贴附.术后局部继续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2到3周,术后1周拆除结膜缝线.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10岁,因内斜视、双眼视物不清五年而就诊.患者体健,全身无其它疾患,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眼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0.4,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眼位检查:33cm及6m三棱镜交替遮盖检查均为+30△,眼前节检查角膜周边可见宽的巩膜化环,中央角膜云翳,前房浅,瞳孔大小直径约4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及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脉络膜萎缩呈豹纹状.眼压右眼21mmHg,左
目的 探讨结膜松弛症用球结膜切除和缝线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16例,均为双眼、中度14例、重度2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5岁(且为男性),平均年龄59.68岁.按照病人的症状和临床体征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类型.轻度:分无症状和有症状者,下方球结膜一个皱褶;中度:症状加重,泪液动力学改变明显,多于2个皱褶,未
目的 通过观察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组织移植术手术对眼表的影响,分析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与患者泪膜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60例(60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结膜组织移植术,以术前为对照,手术前1天、术后2周、4周、8周分别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检查;泪液羊齿状物试验(mucus fern test,MFT)检
目的 观察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诊断和处理时机.方法 选取了2009-2013年门诊收治的6例主诉有复视的内斜视儿童患者,其中年龄在5-7岁,男性2名,女性4名,持续观察同视机的三级视功能和Titmus以及内斜度数变化,行颅脑MRI排除颅内神经系统疾病.结果 6例患者给予4例观察了6个月实施了斜视矫正手术,术前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丧失,Titmus近立体视尚存在,皆小于63″,术后3例眼位正,复视消
目的 成人局麻下斜视矫正术中,常由于镇痛欠好给患者带来痛苦,而现有的常用麻醉药对消除眼外肌手术的疼痛效果不明显.本研究观察了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经静脉注射对局麻斜视手术的镇痛效果,旨在探讨一种高效、低副作用的斜视手术镇痛方法.
目的 观察Parks术式治疗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合并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合并斜视的连续性病例11例.手术方式及手术原则:根据反转代偿机制,均采用Parks术式(5-6-7-8)联合斜视矫正术一次性矫正INS及斜视.当异常头位面扭转角>30°,Parks手术量增加40%;当异常头位面扭转角>45°,Pa
患儿男性,5日龄,因被发现双眼红、肿、分泌物增多1天,于2011年11月17日到我院就诊.患儿足月顺产,出生时有窒息、吸氧史,出生后5天到当地医院洗澡,后发现双眼红、肿、分泌物增多,其母亲否认淋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120次/分,呼吸45次/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反应可,哭声响亮.双眼眼睑高度水肿,睑结膜面可见白色假膜附着,结膜囊内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自睑裂流出,球结膜充血+++
目的 通过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观察其治愈、复发率及角膜修复时间,评价其疗效.方法 将105例110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组,随诊0.5a,观察三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及角膜修复时间,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对泪膜的影响及干眼的发生方法 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及对照组(单纯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30d及90d进行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mer Ⅱ test,Sit)调查.
随着准分子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激光设备的不断改进,角膜屈光手术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拓宽了手术的适应证,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对于一些伴有屈光不正的角膜浅层病变,临床上多采用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或采用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