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LinkSB ChariteⅢ型腰椎间盘假体对16例患者19个椎间盘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44.6岁。1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并经椎间盘造影证实。手术节段为L4/5间隙5例,L5/S1间隙8例,L4/5和L5/S1双间隙3例。结果:16例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
【出 处】
: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应用。
方法:应用LinkSB ChariteⅢ型腰椎间盘假体对16例患者19个椎间盘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44.6岁。1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并经椎间盘造影证实。手术节段为L4/5间隙5例,L5/S1间隙8例,L4/5和L5/S1双间隙3例。
结果:16例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腰及下肢痛症状完全缓解,均恢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椎间隙高度从术前的9mm增加至随访时的14mm。手术用时70-120min,平均90min,出血量100~400ml,平均220ml。尚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可有选择地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其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Destandau技术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克服METRX内窥镜系统存在的缺陷。方法:法国Destandau J自1993年研制了可动式锥形MED操作系统,并总结了成熟的操作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Destandau技术。2004年4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融合(an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 spinal fusion ASF)和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治疗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探讨ASF治疗的OPLL的适应症,分析影响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月年龄大于55岁的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随访期超过1年的患者有50例,分为两组,A组为ASF手术
目的:探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5月后采用VAS评分、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MPQ改善明显;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VAS评分、JOA评分改善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迅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仰卧前
老年颈椎病患者常伴有颈椎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疏松、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弓畸形等,老年颈椎的稳定性较青中年患者差,继而导致关节代偿性增生、黄韧带肥厚等病理改变,这种代偿性的变化虽然有利于颈椎的稳定,但却造成了颈椎管狭窄,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受压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本文仅就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特点与相应治疗方法做一简单阐述。
目的:探讨OPLL病变范围涉及第二颈椎者行后路减压和伸肌重建的方法。方法:OPLL病变范围涉及C2者10例,均行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C2伸肌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椎板成形减压范围C2~C7。平均随访14个月,观察:CT片上测量手术前后C2有效椎管矢状径,观察减压程度;X片上测量手术前后C2~C7角,观察生理曲线维持情况;记录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结果:C2有效椎管矢状径平均术前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3~68岁,平均58.5岁。诊断脊髓型颈椎病(CSM)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7例。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2-C7角)、活动范围(ROM)、轴性症状等项目。结果:
目的:探讨颈胸结合部疾患的手术方案的选择及其重建的稳定性。方法:自2001年2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颈胸结合部疾患127例,其中行前路手术89例,后路手术24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颈胸联合固定9例。对78例颈胸结合部脊柱损伤采用ASIA评分,对其余49例颈胸结合部病变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的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ohlman的X线标准判定植骨融合及脊柱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的恢复情况。结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的一类新型微创技术,可以达到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和缓解疼痛的目的。本文论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从2005年5月~2008年1月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
目的:探讨祖传膏药外敷综合治疗法和对老年脊住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总结于1997年7月~2007年7月来采用祖传膏药外敷治疗820例老年性脊柱关节疾病病例临床资料。其中350例颈肩痛,470例腰腿痛。结果:820例随访6个月~30个月,平均14.5个月,颈肩痛显效300例(85.7%),好转50例(14.3%),总有效率为100%。腰腿痛显效380例(80.9)%,好转90例(19.1%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技术改进方法。方法:从2001年10月至2006年5月,共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33例(432个椎体)的PVP和PKP术。手术类犁:PVP(经皮椎体成形术):133例(312个椎体),PKP(球囊系统和Sky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100例(120椎体)。手术体位:俯卧位,侧卧位,半俯卧位。麻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