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F术中椎板间开窗颗粒状自体骨移植行椎间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学术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八次骨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la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LIF术中单侧椎板间开窗所获局部颗粒状自体骨作为椎间植骨融合材料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椎板间开窗所获骨粒联合n-HA/PA66 Cage支撑、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行PLIF治疗107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55例,病史2~240月平均69.9±70.7月.年龄26~75岁平均52.8±9.0岁.将单个椎间隙椎板间单侧开窗作为一个开窗单位,共开窗122次,融合L4/5和L5S1113节段.测量每个开窗单位所获骨粒量、记录融合椎间隙使用Cage高度.以CT扫描测量融合椎间隙终板、植骨区域与终板接触面积,计算植骨接触面与终板面积百分比.并以椎体间植骨达到30%终板面积为标准,计算植骨达到30%终板面积所需最小骨量.以SUK标准判断术后不同时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各时点腰腿疼痛JOA评分.结果:L4/5与L5S1每个开窗单位在不同年龄、性别、椎间隙、侧别和病种的患者获得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每个开窗单位获得骨量2.8~4.4g平均3.7±0.3g,2.6~4.2cm3平均3.1±0.3 cm3.CT扫描测得L4/5与L5S1终板面积、L4/5与L5S1二间隙植骨区域与终板接触面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外Cage自体骨粒接触面与终板面积百分比32.6~49.4%平均41.0±3.7%,达到植骨面积大于终板面积30%所需骨量为3.0g (2.5cm3).94例患者获得平均24.3±5.9月的术后随访,术后12月时观察JOA评分总体改善率65~100%平均82.5±7.5%,动力位X线片显示椎体间植骨融合率92.9%.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和Cage沉降.结论:L4/5、L5S1节段PLIF术中,无论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种,单侧椎板间开窗所获得骨量相差不大,其质量和体积分别约为3.7g、3.1 cm3.达到终板面积30%的植骨,最小骨量为3.0g (2.5 cm3).PLIF术中开窗减压获得骨量能满足大多数结合单枚纳米Cage行椎体间融合需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并积累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护理.方法 报告21例MPCNL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特殊器械的管理,重点阐述熟练掌握弹道碎石机及灌注泵的操作环节.结果 手术配合默契成功,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MPCNL是一项利用特殊器械置入泌尿系统腔内进行尿路结石治疗的新技术.对手术配合要求高,护士必须熟悉手术器械、仪器的性能,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操作步骤.特别是灌注泵与弹道碎石机操作要点.才能圆满
会议
Introduction In order to anatomically reconstruct the ureteral stenosis, Towe present a novel technique for laparoscopic ureteral reimplantation.Patients and Methods Three young females, who were diag
会议
目的 观察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完成机械臂辅助下腹腔镜下行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的疗效,探讨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患者,术前着重于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同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会议
目的 探讨管道等护理标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科室建立标识系统前后1年患者1400例,将标识系统建立前患者设为对照组,标识系统建立后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700例.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管道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会议
[目的]观察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微型钢板固定术中侧块螺钉位置与小关节面破坏的关系,优化侧块螺钉位置,比较未优化与优化患者小关节破坏情况及轴性疼痛情况.[方法]纳入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78例行后路C3~C7椎单开门Centerpiece微型钢板固定术患者,其中男性60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60.7岁(34-83岁).自2011年10月起采用侧块螺钉优化方案:将微型钢板侧块螺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对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30例,获得随访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评价疗效。结果:所有病例作半年以上随访:按Moon植骨成功的标准,30例均能愈合。结论:药物联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只有有效全程抗痨治疗加手术清除病灶,减少结核致瘫的机会,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目的:就我院37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做一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到2010年2月的37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6月的随访资料,以脊髓损伤水平评分(ASIA运动评分)及脊髓损伤的步行能力评定(WISCI Ⅱ)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3例治疗无效,有效10例,优良19例,治愈
目的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研制一种个体化导向模板,探讨该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8具成人寰枢椎标本行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数据,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中建立寰枢椎三维模型并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相关参数,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在Imageware 12.1软件中打开寰枢椎三维重建模型,读入点云数据,定位基准及参考平面;然后在Geomagic S
会议
目的 测量国人寰枢椎相关骨性解剖数据,对二种寰椎侧块螺钉固定和经后路寰枢关节螺钉固定的可行性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30例寰枢关节(60侧)正常成人的螺旋CT扫描数据,利用CT工作站对数据进行MPR重建,分别测量寰椎椎动脉沟处后弓的高度和宽度,寰椎后弓下侧块的高度,枢椎峡部高度和宽度,若这些数据大于4mm则认为可植入螺钉固定.结果 寰椎椎动脉沟处后弓高度为4.54±1.17mm,椎动脉沟处后弓宽度为8
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交替分入AB两组,A组为对照组,红细胞压积(HCT)低于0.30时输异体血;B组为血液回收组,用万东康源BW-8100A型自体血回收机在术中进行血液回收回输,对患者术前、术后静脉血常规、血液生化检验进行对照比较.结论:术中自体血回收能减少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异体血用量,并发症少,使用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