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塑料危害划分法比较上海和香港沉积物中微塑料生态风险程度

来源 :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 的塑料颗粒或塑料碎片,较小的直径大小使得微塑料在各种环境介质存在潜在的威胁影响.然而,人们对于微塑料的环境生态风险仍缺乏全面的了解.本文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利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联合国制定的塑料成分危害等级划分法,比较分析了上海和香港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
其他文献
深渊区(Hadal Zone)是指水深超过6000 米的海域,由于极限水深(6000-11000米)和超高静水压力(大于600 个大气压),深渊区是地球上人类了解最少的区域,同时也被认为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少的地方;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也可能扮演着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的"汇"库.
会议
塑料作为一种有机合成聚合物材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据估算,每秒钟全球有200 kg 的塑料被排放发到海洋环境中.环境中直径小于5mm 的塑料为微塑料(microplastic)[1].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包括衣物纤维、聚合物加工和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原料以及洗涤剂和护肤品中的一些原料[2].
会议
微塑料(直径 < 5 mm)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目前微塑料污染调查主要集中在对海洋环境以及淡水流域等大水域,而对小微水域,如池塘、水沟或水坑等未见报道.以往研究表明微塑料易被生物误食,阻塞消化道,甚至进入组织和细胞内,对生物造成危害[2].
会议
人类产生的污染物和倾废等活动已经影响到了深海,深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等污染物的含量呈升高趋势,成批生产的人造物品在深海照片中不时被发现.随着深海采矿等人类活动的临近,深海环境污染及深海生态保护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
会议
近年来,微塑料(直径 < 5mm)成为全球海洋及河口海岸环境中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1].建立适用、高效的微塑料分析方法是微塑料研究的基础工作,对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及生态风险研究十分必要.
会议
微塑料(microplastic)污染自2004 年被提出以来,迅速成为倍受国际关注的新型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1].微塑料由于更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更多的污染物和更容易进入生物体等性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大型塑料更加严重.
会议
Plastic debris is posing a planetary-scale threat.As a zone where terrestrial and marine ecosystems interactions occur,the accumulation of plastic marine debris(PMD) in intertidal environments has bee
会议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量的塑料垃圾进入水体,对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塑料的收集、研究方法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方面,微塑料由于本身的理化性质,易吸附水体环境中的疏水有机污染物1,关于微塑料联合污染物暴露的剂量-效应关系的毒理学数据,尤其是低剂量长期慢性暴露下的联合毒性研究仍然缺乏,因此为评估微塑料在环境中的潜在风险,探究微塑料联合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毒
会议
微塑料一般指的是小于5mm 的塑料颗粒,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热点问题.微塑料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广泛分布.目前关于微塑料分布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海洋环境,且风险评估的方法仍鲜有报道.微塑料的广泛分布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会议
人体可通过膳食、皮肤和呼吸暴露摄入有机污染物.虽然膳食摄入是有机污染物暴露的主要途径,但经皮肤和呼吸暴露有机污染物的总量亦不能忽视.有研究显示,通过擦拭皮肤,发现人体不同部位表皮都有附着邻苯二甲酸酯1.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