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纵隔恶性畸胎瘤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 :全国铁路第二届胸心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恶性畸胎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报道1例并回顾国内24例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包括本例在内的25个病例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从10-60岁,平均33.2岁.所有病例均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胸痛,临床误诊率达52℅(13/25),CT或MRI可以明确诊断.手术采用正中胸骨切口11例,后外侧切口8例.肿块完全切除20例,切除率为80℅.结论:巨大纵隔恶性畸胎瘤临床误诊率较高,CT或MRI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切口以暴露良好为原则,正中切口和后外侧切口为相对较常用的切口,手术切除率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析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临床结果,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方法:应用三种不同的冠状动脉灌注方式保护心肌,预置左心引流管,合理控制左心引流,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衡.结果:本组均安全结束手术,自动复跳3例,除颤复跳了3例.结论:良好的提外循环管理,有效的心肌保护、是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成功的基础.
目的:应用心排量监测仪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CCO)观察小剂量米力农对重症瓣膜病人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来评价此类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重症瓣膜置换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米力农,术前术后均用持续监测仪测定心指数(CI)、每搏指数(SVI)、外周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和惠普多功能监则仪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大常规冠脉搭桥手术(CABG)后严重低心排时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2例冠脉搭桥手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6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6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低血压情况迅速纠正,尿量增多,一般情况好转,在14~48小时内顺利脱离体外反搏机器,痊愈出院.结论:IABP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排量、辅助心
鱼精蛋白是目前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唯一对抗肝素的药物,但鱼精蛋白的诸多不良反应始终为麻醉科和心外科医生所关注.本文通过典型病例介绍,就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病原因、诊断、治疗进行讨论,并着重对其预防措施给予论述.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月至2001年5月,对102例有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后进行了CABG手术.其中男性86人,女性16人平均年龄65.8岁(范围48岁~78岁).62例病人有陈旧性心梗,糖尿病40例,高血压71例,同时有主动脉瓣病变5例,急性二尖瓣后瓣脱垂2例,主室射血分数(LVEE)>0.5有25例,0
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肿瘤,作者先后收治左房粘液瘤5例,本文报告其临床资料,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
目的:报告穿透性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急救.方法:自1980年3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穿透性心脏大血管损伤15例,全组均急诊剖胸手术,行心脏及大血管裂伤缝合修补及心脏复苏.结果:本组15例,其中7例以心包填塞及失血性休克为主要表现者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5例来院时无生命体征在急诊室剖胸手术者均死亡,1例升主动脉破裂心跳骤停者术中死亡,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后壁破裂者再手术时死亡,1例双瓣置换术中升主动
目的:介绍紧急体外循环下行双侧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双侧肺动脉大块栓塞,并探讨术后预防再次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双侧肺动脉大块血栓,紧急体外循环,游离切开左、右肺动脉根部,见右肺动脉阻塞90℅,左肺动脉完全阻塞,用取血栓钳,Fogarty导管完整取出左右肺动脉及分支内的大量陈旧性血栓.术后两周安置下腔静脉过滤器.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20天出院.随访13月,无肺动脉血栓复发.结论:
目的:报告8例胸部创伤及胸心术后MSOF的诊治经验.方法:8例患者均早期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治疗积极纠正缺血缺氧,早期积极治疗肾功不全,进而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处理多个脏器的功能不全.结果:5例生存,恢复正常学习及工作,3例死亡.结论:多脏器功能障碍重在预防.一旦发生MSOF能找到主要矛盾,可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在两年多时间内共收治胸部穿透伤145例,本文总结其临床资料,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它综合处理措施,并分析其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