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我国60岁以上虚弱老年人口数量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据预测2050年虚弱老年人口将达到1.4亿。虚弱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相关问题被认为是未来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出适宜于虚弱老年人最大程度恢复健康和脱离虚弱状态的最优化康复性运动处方。以传统与现代为融合视角,以虚弱老年人为干预对象,以多元化组合的运动处方为表现形式,以康复效果最优化为终极目的,为丰富虚弱老年人运动康复处方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虚弱老年人运动康复效果,改善虚弱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依据。在为太极拳的发展再添动力的同时,更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使太极拳这一传统项目与现代锻炼方式更好的结合,更加科学、精准地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研究方法:1)受试者选取。选取沈阳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了科学健身公益性系列讲座,有5372人填写了《老年人身心健康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筛查→运动能力测试→虚弱评价等环节的综合评估,最后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基础上,确定了103名虚弱老年人作为最终的实验对象。2)测量法: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灵敏素质)、10m最大步速(速度素质)、站立体前伸(柔韧素质)3)问卷调查法:采用鈴木隆雄编制的老年人跌倒风险量表评测老年人跌倒风险。采用Folstein等人编制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或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作为老年期认知障碍的判断依据。4)实验法。将84名受试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8人。通过三种不同组合方式的康复性运动处方进行了每周2次,每次120分钟,为期3个月运动干预。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期、提高期和巩固期,每8周为一阶段,各组不同阶段的训练内容逐渐变化。A组以练习八式太极拳为主60%,平衡20%和力量20%练习为辅,且由平衡练习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力量练习为主;B组由练习练习八式太极拳为主60%,平衡20%和力量20%练习为辅,过渡到八式太极拳为辅40%,以平衡30%和力量30%练习为主,且由平衡练习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力量练习为主;C组不加入八式太极拳,由平衡练习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力量练习为主。5)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虚弱老年人起立行走计时、10m最大步速、站立体前伸成绩、痴呆倾向、跌倒风险问卷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和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检验(ANOVA),P<0.05为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1)组内比较三个组的速度素质和跌倒风险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AB两组的柔韧素质较之前具有显著的差异,B组的痴呆倾向在实验前后具有显著差异;A组在练习后10米最大步速P=0.000、站立体前伸P=0.000、跌倒风险P=0.036,这三个方面的效果较为明显(P<0.05),其中10米最大步速P=0.000、站立体前伸P=0.000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B组显示,练习后10米最大步速、站立体前伸、跌倒风险以及痴呆倾向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0米最大步速P值为0.000,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而对于起立行走计时,统计分析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C组练习后10米最大步速以及预防跌倒风险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值均为0.000而起立行走计时、站立体前伸以及预防痴呆倾向方面统计分析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结果比较发现,实验后,A、B、C三组虚弱老年人的各项测试数据呈现,起立行走计时、10m最大步速、跌倒风险和痴呆倾向的P值皆大于0.05说明虚弱老年人经过各自的练习之后这四项测试成绩提高不明显,B组的各项测试指标的整体水平优于其他两组。站立体前伸P值为0.016,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三组虚弱老年人数据中B组与其他两组的数据对比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即B组的柔韧素质优于其他两组。研究结论:三种康复性运动处方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虚弱老年人的灵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有效降低跌倒风险及痴呆倾向发生;其中,以传统运动疗法与现代运动康复方法多元化组合设计的康复性运动处方效果显著。特别是以动态性、均衡性、趣味性为基础设计康复性运动处方其运动康复疗效最佳,可以达到运动康复效果最优化的终极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