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RICU内气管插管生物被膜形成结构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情况,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早期防治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
【机 构】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050000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2008年全国重症医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RICU内气管插管生物被膜形成结构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情况,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早期防治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电镜扫描观察RICU内气管插管生物被膜形成时间分布特征,并分离致病菌,进行生物被膜内细菌及真菌涂片、培养、定量分析和药敏试验,分析生物被膜病原菌特点及其时间相关性和耐药情况。
结果:39例次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患者中,出现VAP者为21例,占53.85%,出现相关感染患者生物被膜细菌种类与下呼吸道的菌种一致。82.05%气管导管内生物被膜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占前三位,占总体的81.25%。另外,21例VAP患者中,有13位患者在插管后2~8天转变为耐药细菌感染,占61.90%。随着时间推移,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菌种以及耐药性与导管内生物被膜变为一致。在21例VAP患者中,有15位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2~15天后耐药性转变为一致,占71.43%。有创机械通气后2~7天,电镜观察到导管内壁有点片状膜样物质形成,细菌散在黏附在其上。在机械通气7~10天者,有87.5%的导管内形成了片状膜样物质,而在10天以后几乎所有的导管内均形成了团块状生物被膜,其上附着密集的细菌,而且细菌培养均为阳性。
结论:随着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出现VAP患者数目逐渐增多,患病率逐渐增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严重感染病人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病房(ICU)中5个月内连续收治的49例严重感染病人进行分析。记录病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实施肺开放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绵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肺泡灌洗法复制绵羊ARDS模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和常规机械通气(CMV)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对ARDS内脏器官灌注和氧代谢的影响。 方法:生理盐水肺泡灌洗复制绵羊ARDS模型,模型复制成功稳定半小时后,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和常规机械通
本文对某院应用SmartCare方法脱机的体会进行了介绍。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机械通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拯救了大量呼吸衰竭的患者。同时,由于此类病人病情的危险性和机械
机械通气已经成为危重患者治疗方面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呼吸机也在不断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机械通气功能更人性化、更贴近机体的自
目的:研究ICU护士对于人关怀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中国护士人文关怀评价量表(CNHCI)”对哈尔滨某三级甲等医院50名ICU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求男性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并与女护士做对比找出其特殊性。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在岗的80名男护士和80名女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问卷数据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患者早期血D-乳酸(D-LAC)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预测作用。
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9例严重感染患者分别于全身性感染、严重全身性感
目的:分析洗手依从性低的因素,并进行有效地干预,观察干预效果。 方法:从2006年7月至2008年2月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改善洗手设备及使用含乙醇消毒剂擦拭洗手,观察洗手依从
目的:应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血乳酸清除率指导严重感染病人液体复苏的意义。 方法:将74例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病人随机分组,分别以容量复苏成功(A组);容量复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