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瓣开颅及其二期颅骨修补术中的颞肌成形

来源 :江苏省第十八次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暨第一届苏、浙、闽神经外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yr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及其颅骨修补术中颞肌成形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同期60例大骨瓣开颅病人,随机分成改良组(颞肌成形)和传统组(颞肌未成形)各30例.结果:除去两组死亡及未行颅骨修补的病例,改良组(21例)颞部形态及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传统组(20例).结论:人工脑膜颞肌成形可有效预防颞肌废用性萎缩,改善容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治疗方法,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36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0岁~69岁.CT或MRI检查,肿瘤小于3cm者6例,3~ 5cm者18例,大于5cm者12例.采用Yasargil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术中根据病变的大小及生长方向适当调整体位及手术切口.显微镜下完全或大部分切除肿瘤.结果:全切25例,大部切除7例.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1例因术后再出血,行清除血肿1例.随访28
会议
中颅底解剖复杂,又与海绵窦、颈内动脉及颅神经关系密切,手术难度大,致残率高,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一个难点.目的:研究中颅底解剖结合有关文献,探讨中颅底肿瘤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至201 3年,我科共收治经颞下岩前经小脑幕入路和改良翼点入路等手术方法切除中颅底肿瘤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38 ~ 66岁,平均48.8岁.其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6例,三叉神经鞘瘤8例,脑膜瘤8例,
会议
目的:作者自2007年7月自2013年11月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共计26例,本文介绍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体会,以及对手术入路选择的思考.方法:术前均行头颅CT和MRI检查,CT扫描了解患侧乳突气房发育以及岩骨增生或破坏情况,MRI扫描了解肿瘤大小、位置、累及范围以及脑干压迫程度等.本组男性8例,女性18例,年龄31-75岁,平均51.3岁,肿瘤最大直径2.3-6.8cm,平均4.1cm.手术
会议
目的:为颅底外科提供Dorello管区的解剖学资料,防止手术损伤Dorello管区结构.方法:50例头颅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对Dorello管区的构成、毗邻关系、内容物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对岩斜段展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研究该段展神经硬脑膜鞘的构成.结果: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颞骨岩部尖端、上斜坡外缘构成,Dorello管内含有展神经、展神经硬脑膜鞘、脑膜背侧动脉和
会议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伽马刀治疗后复发的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例伽马刀治疗后复发的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和手术切除技巧.结果:术中全程电生理监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三叉神经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疼痛减轻1例,面部麻木1例,无外展神经麻痹,无周围性面瘫及听力减退,无肢体偏瘫,无脑脊液耳漏.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后入路可以完全暴露主
会议
目的:研究FRK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应用PolyJet将FRK质粒转染胶质瘤细胞中,WB法检测FRK过表达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过表达FRK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2.WB检测过表达FRK对E-cadherin、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水平的影响.免疫共沉淀(CoIP)及WB检测N-cadherin和β-c
会议
目的:源自于蝶窦侧壁的先天性Sternberg管道缺损所导致的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极其少见,我们通过神经内镜对该类患者进行脑脊液鼻漏手术修补,探讨自发性Sternberg脑脊液漏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3例自发性Sternberg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前鼻腔分泌物行脑脊液定性分析;行薄层CT及MRI扫描以明确脑脊液鼻漏瘘口;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翼突-蝶窦入
会议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脑梗塞形成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年来颅脑术后发生脑梗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15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对颅脑手术引起脑梗塞的早期预防及术后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我们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会议
目的:观察早期血乳酸指标与12小时乳酸清除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入住本院NICU的198例患者,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12小时动脉血乳酸,计算12小时乳酸清除率.以12小时乳酸清除率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组131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67例.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S)及死亡率的差异.
会议
目的:研究组织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222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组织化治疗(实验)组和传统性治疗(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实验组:建立组织化治疗小组,即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监护、神经护理、神经康复、健康宣教及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重组为一元化管理团队、一体化救治网路、一站化服务流程,各学科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对重型颅脑损伤进行全过程、计划性、规范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