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信号转导途径中的PKC基因(Protein kinase C,PKC)与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关系,本试验构建了玉米大斑病菌,PKC基因敲除(同源重组替换)载体及正、反义表达载体,为创制突变体并揭示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机 构】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病理实验室,保定 071001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信号转导途径中的PKC基因(Protein kinase C,PKC)与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关系,本试验构建了玉米大斑病菌,PKC基因敲除(同源重组替换)载体及正、反义表达载体,为创制突变体并揭示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以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表现丛枝、顶枯等症状的绣线菊和玫瑰植株总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约1.2kb和1.5kb的特异性片段。参照已报道的延伸因子tuf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引物,利用PCR从表现丛枝病症状的玫瑰总DNA中扩增到了约830bp和1.3kb的目的片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这两种病害相关的植原体均属于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而
采自山东宁阳表现萎缩症状的桑树材料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6S rDNA基因得到1.5kb的目的片断;采用延伸因子引物对fTufu/rTufu扩增得到了大小为0.8kb基因片断;利用核糖体引物对rpF1/rpR1扩增得到大小为1.2kb基因片断。通过16S rDNA、延伸因子和核糖体蛋白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可以确定采自山东宁阳的桑萎缩植原体属于16S rI-D亚组。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人类致病菌,但也是重要的农业生物防治菌和工业生物降解菌,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简述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工农业以及分类地位上的研究进展,对该菌的研究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首次报道了肾叶打碗花锈病在青岛地区的发生情况,对其病原菌(Puccinia convolvuli Castagne)进行了探讨,该病为全锈型生活史,在叶片正面形成性孢子器,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叶两面均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堆。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直以来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被广泛地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包括病菌的基因组遗传、变异和连锁图谱的构建,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理等。综述了RFLP、RAPD、AFLP和SS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研究中的应
本文针对西芹黄萎病病原Fusarium oxysproum f.sp.apii(FOA)开展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比较了不同碳氮源、温湿度、光照和pH值对FOA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对几种杀菌剂开展了敏感性测试.FOA能够在无碳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能利用多种碳源;磷酸钾和牛肉膏是最佳氮源;菌丝适生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25~28℃;菌丝生长和孢了萌发最适pH值为6.0:65℃处理10
试验从野生型为抗病表型的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了7株感灰霉病突变体,通过Southern杂交确定其T-DNA插入拷贝数为单拷贝.利用SSH技术获得了7个拟南芥抗灰霉病相关基因片段.将所获得序列与TAIR中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序列所属的基因,并初步了解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进行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测定了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10mg/ml浓度下,石香薷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黄瓜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稻瘟菌(Magnaporthe or
本研究采用38个稻瘟病菌代表性菌株对中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中二软占"空间诱变SP5代(诱变5代)品系Z1、Z3及Z6等进行抗谱测定,发现不同诱变品系的抗谱不同,可从空间诱变后代筛选出具有广谱抗性的突变品系。同时,采用SSR引物对抗性水平依次为广谱、中等抗谱、抗谱窄的3个诱变品系与原品种对照进行多态性分析,比较诱变品系的基因组突变情况,发现抗谱较广的诱变品系,其突变频率相对要高,并且在不同染色体的突
为利用微生物资源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提供依据,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白菜黑斑病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用饱和硫酸铵法对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液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抑菌活性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尤其是经121℃高压灭菌20min后,仍可保留72%的抑菌活性;经pH2和pH10的极端条件处理后,抑菌活性虽然下降,但各自仍能保留76%和73%的抑菌活性;3种有机溶剂萃取后,抗菌物质在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