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水湖泊湿地对于维持湖泊生态平衡、保障周边淡水安全和调节区域气候都有重要的作用.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孕育了广阔的湖泊湿地.肥沃的湿地土壤为湿生植被提供了营养保证,而植物死亡后通过分解过程将大量营养归还湿地.受到鄱阳湖季节性水位涨落的影响,湿地中的湿生植被在一年中要经历两个生长周期,分别为每年的3-5月和9-12月,而5-9月为鄱阳湖丰水期,大量植物水淹后死亡分解.湿地作为全球重要的碳汇,储藏了大量的有机碳.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湖泊湿地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湖泊湿地是否能够继续维持碳汇的功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详细研究鄱阳湖湿地植被水下分解的动态,采集了鄱阳湖最为典型的植被-苔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分解法原位模拟苔草的水下分解过程以及主要营养元素的释放状况.实验中分别以新鲜样品和烘干样品模拟活体植物淹水分解和自然枯死植物淹水分解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新鲜苔草和烘干苔草样品水下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在前45天最快,质量残余率分别为55.0%和49.5%;经过245天的分解过程之后,质量残余率分别为20.8%和14.3%.新鲜苔草分解速率(k=0.0849/d)明显快于烘干苔草(k=0.0818/d).在分解进行70天时,植物质量残余率有一个明显的升高现象,同时有机质含量(AFDM,ash free dry mass)的迅速降低,可能与植物对周围土壤的吸附有关.两种样品中有机碳TOC的含量在前30天缓慢增加,之后快速降低.所有样品总氮含量TN比较稳定,总磷含量TP在前45天比较稳定,之后迅速升高.实验同时测定了植物残体中包括β-葡萄糖苷酶(Bglu)、β-木糖苷酶(Bxyl)、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磷酸酶(Phos)、酚氧化酶(Phox)和过氧化氢酶(Pero)在内的六种酶活性.结果表明烘干样品中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高于新鲜样品;两种样品在分解前期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似(<70d),但在后期烘干样品明显高于新鲜样品.新鲜样品中酚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烘干样品.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活体植物在经历水淹死亡后的分解过程明显快于干枯植物,并且在此过程中微生物对于植物分解的贡献降低.鄱阳湖水位变化将会严重影响湖泊湿地中的营养元素循环,并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本研究揭示了鄱阳湖独特的植物水下分解动态,将为湖泊湿地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