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钢缆加压固定同种异体骨植骨方法在重建胫骨平台骨缺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膝关节翻修术一样,骨量的缺失大大增加了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手术难度。使关节外科医生难于维持一个准确的假体对位,同时建立良好骨与假体的稳定结合。骨水泥填充,增大植入假体的尺寸,使用定制型假体,金属钛网结合植骨,以及结构性同种异体骨植骨等方法是现在TKA手术中常见的用来处理骨量缺失的做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较丝线皮外缝合在膝关节置换术伤口缝合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4月1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80例采用丝线缝合,50例采用2-0可吸收线缝合,50例采用4-0可吸收线缝合,观察记录缝合皮肤所需要的时间,术后患者换药次数,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日,术后患者伤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约3月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其中术后3月80例丝线缝合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设计科学、实用、表格化的临床护理路径图,建立完善全新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通过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将100例关节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因其高发生率、高致残率、低康复率的“两高一低”现象引起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临床上SCI因不同致伤原因而有不同分类;SCI后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而又无法单独依靠临床开展系统的病理学研究,故在科学实验中科研人员通过不同致伤方式建立SCI动物模型模拟人类SCI为更透彻地阐明SCI的病理机制及评估SCI后不同干预手段的效果提供首要的平
This study aim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f bone fragment and injury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PLL).
目的: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观察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应用闭合撬拨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33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X线片表现分类的SandersⅡ-Ⅲ型分类法,SandersⅡ型27例,SandersⅢ型6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17-6
目的:评价应用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中下1/3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种肱骨干锁定板的固定效果。方法:我科自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共收治112名肱骨中下1/3部位粉碎性骨折患者,平均年龄34岁(19-47岁),男75例,女性47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其中左侧57例,右侧65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5例合并桡神经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外侧入路手术,其中58例接受肱骨干骺端锁定板固定,64
目的 探讨早期疼痛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并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手术患者96例,男21例,女75例,年龄68~83岁,平均71.52岁,均能独立回答问题.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术治疗踝关节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采用踝关节镜治疗19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术后疗效,分别采用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进行术后随访。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自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利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指背缺损20例,其中外伤性缺损12例,肿物切除后遗留缺损3例,瘢痕切除遗留缺损5例。
研究目的: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对损伤过程的精确描述有助于了解损伤机制及为预防损伤提供依据。然而要获得经过标定的真实损伤案例的录像进行定量分析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对于踝关节外翻扭伤的定量分析还未见报道。但是在体育比赛的直播过程中,偶尔会有多个不同角度的摄像机拍摄到损伤的过程,通过对这些不同角度的录像进行特殊处理和定量分析,可以获得损伤过程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