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台湾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满足高雄加工出口区与临海工业区结合之用电需求及提高供电品质,计书自镇北一次配电变电所(镇北D/S)起沿南部火力发电厂厂区道路穿越高雄港区航道及31号码头後,衔接高雄加工出口区内之中岛一次配电变电所(中岛D/S),工程范围包括电缆线路之土木、结构、建筑与电缆机电工程、机电附属设备之设计、制造、采购、安装、施工、测试(含机电附属设备之试运转及训练)至该线路竣工加压试验合格後,加入
【机 构】
: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出 处】
:
2007海峡两岸岩土工程地工技术交流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满足高雄加工出口区与临海工业区结合之用电需求及提高供电品质,计书自镇北一次配电变电所(镇北D/S)起沿南部火力发电厂厂区道路穿越高雄港区航道及31号码头後,衔接高雄加工出口区内之中岛一次配电变电所(中岛D/S),工程范围包括电缆线路之土木、结构、建筑与电缆机电工程、机电附属设备之设计、制造、采购、安装、施工、测试(含机电附属设备之试运转及训练)至该线路竣工加压试验合格後,加入系统运转为止。其中土木工程穿越高雄航道段采用潜盾工法施作。由于本工程采统包方式招标,因此承揽厂商必须依据地层特性、高雄港船渠水域船舶抛锚及船渠雨侧护岸排桩深度之影响,研拟适当之路线及潜盾隧道施工策略。本文将针对隧道施工遭遇约38t/m2之高水压及4%最大施工坡度下,考量采用之潜盾相关设备,环片防水防蚀的设计,施工时遭遇之困难,以及潜盾机在地表下32m高水压情况下到达之方案进行说明。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岘港砂代表现地回填料,进行砂土液化性质及水泥改良效果之评估。本研究以不同盐度之人工海水为拌和水及养治水,并添加不同配比之水泥与高岭土细料含量,制作相对密度40%之改良砂土试体。经养治後,进行无围压辅试验及动力三轴试验。经由试验结果发现,随着水泥配比与养治时间之增加,改良砂土无围压缩强度及液化阻抗均有明显提高之趋势。改良砂土之晚期无围压缩强度与液化阻抗则随拌和水盐度之增加而呈现递降之现象。
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得地面下留下了许多不规则的采空区,上覆的岩层冒落塌陷,自下面上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整体移动带,并引起地表变形,给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采用注浆技术把具有流动性、填充性、胶凝性的一种或几种浆液材料,用人工的方法按一定浓度注入路基土体中,充填、渗透和挤密路基土层,对路基进行加固和提高承载能力。本文以焦作~晋城高速公路通过焦作中站区刘庄—朱村采空区治理工程为例,进行
本文针对某工业基地新近吹填完成的大面积淤质粉细砂土,采用真空动力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试验研究并获得成功,产生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为后续大面积处理施工提供了决策依据及工程经验,可供类似吹填造地工程参考。
本文论述台北捷运新庄线道岔段之41m深开挖及地下水抽降之安全监控.本案遭遇有四问题:(1)在疏松砂土及软弱淤泥层中挖掘厚2m及深63m之运续壁而不坍孔(2)进行深层封底灌浆以防止开挖时砂涌(3)抽降卵砾石层水压19.7 t/m2而不致引起地层下陷(4)开挖41m而不损邻.本工址座落於河岸边,有堤防横越,并在雨座高架桥底下,施工环境异常恶劣岩苛.本文记述工址地层条件、设计理念及施工过程中之多重安全监
高雄捷运O1车站位于高雄寿山南侧古海港回填地,于中央站体开挖至12m发生连续壁体渗漏及砂涌,并造成南侧邻房大幅沉陷破壤。由土壤及水文资料显示开挖深度内富含易流动性粉土质细砂,黏土或粉土及高渗透性珊瑚礁碎屑,本灾变复建工程以密集之水位观测井及水压计及监测系统作及时之监测、分析与研判开挖区之渗透情况;由律定抽水试验研判运续壁之渗漏位置,并据以调整抽降水量及必要之进一步补强措施。除灾变区以全套管及回填灌
台湾位处于板块剧烈碰撞带上,地质条件多变且复杂,导致在地下施工的隧道工程遭遇相当大的挑战,却也累积了多样化且丰硕的工程经验。这段摹路蓝缕、胼手胝足的百年历史资料实弥足珍贵。有监于此,本文乃网罗各不同领域之隧道案例与史料,重点式地针对围岩认知、支撑系统及开挖工法之演进加以介绍,并以发个代表性之案例说明台湾隧道工程之现况,为保存珍贵的工程经验贡献一份心力。
台湾红土大都位于地下水位上方的台地上,为典型的不饱和土壤。本研究根据Freldlund所提出之广义莫雨库伦理论,进行不饱和红土之基质吸力特性试验,并据此探讨其在工程上之应用。本研究也是国际上首次利用MTS动力三轴试验系统,进行一系列控制基质吸力之路基红土回弹模数试验,并借此探讨不饱和红土之基质吸力对回弹模数之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原状红土之土壤水分特性行为介于黏土及粉土中间,在相同的含水量状态下,原
高压喷射灌浆工法在两岸都被广泛应用以改良土壤性质,解决各类工程问题。虽然工法原理相同,但因发展环境不同,所以各自累积许多特殊的经验,值得互相参考、观摩。本文综整各种高喷工法在台湾的应用经验及特色,包括工法、应用型态、设计观念、施工参数、材料配比、试灌程序及品质检查等,再与大陆的做法及经验对照比较後,就雨岸的异同点进行探讨。文中也指出高喷工法未来的挑战在于提升品质及克服高喷工法进入更深地层的困难,针
本研究选用两种土壤组成律模式(应力/应变关系),包括Pastor,Zienkiewicz and Leung (1985)所定义之P-Z mark Ⅲ model,以及Oka & Adachi (1982)所定义之Oka model,藉由定性的方式,评估组成律模式之使用性、适用性与可靠性;并引用Castro (1969)以及Tatsuoka (1972)之土壤试验结果,以作者建构之静/动态三轴模拟
台湾山地面积多于平地面积,因此山坡地的开发与利用在所难免。然而由以坡地社区开发不当导致山区坍方频繁。大部分的边坡破壤案例多为林口红土台地边坡。林口台地由于地势甚高而地下水位甚深,当降雨时容易遭受雨水的侵蚀,使得边坡坍滑。为了有效考量不确定性的现地情况以及探讨实验室试验所可能造成土壤参数的误差值,在此使用非饱和边坡稳定分析理论分析边坡安全系数,探讨c’,φb(ua-uw)对边坡的贡献及影响。由此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