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页岩油气开发利用是化石能源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特别是页岩气,已经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热点方向和现实领域.页岩油气藏不同于常规油气藏,它通常集生、储、盖于一体.页岩油气藏在岩石学、物理化学、生产特性上与常规油气藏存在重要区别.认识页岩形成条件、储层致密性和渗透性、含油气性等特性是页岩油气评价和开发的基础.页岩可以是静水环境的沉积产物,也可以存在与页岩形成、搬运、沉积、改造过程有关的高密度流
【机 构】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中心
【出 处】
:
中国东部和海域地质特征及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页岩油气开发利用是化石能源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特别是页岩气,已经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热点方向和现实领域.页岩油气藏不同于常规油气藏,它通常集生、储、盖于一体.页岩油气藏在岩石学、物理化学、生产特性上与常规油气藏存在重要区别.认识页岩形成条件、储层致密性和渗透性、含油气性等特性是页岩油气评价和开发的基础.页岩可以是静水环境的沉积产物,也可以存在与页岩形成、搬运、沉积、改造过程有关的高密度流、浊流、风暴流、等深流和波浪等沉积环境.在这些环境中,细粒沉积物可通过带静电荷的粘土颗粒的絮状物或团块形成达到水力等效.风暴流和等深流等可使在牵引力作用下沉积于海洋环境中的泥质重新分布.中国陆上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类型多、时代广、分布范围大,为页岩油气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页岩岩石学特征是影响页岩基质孔隙和微裂缝发育程度、含气性及压裂方式的重要因素.页岩中粘土矿物含量越低,石英、长石、方解石等脆性矿物含量越高,岩石脆性越强,越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一般页岩具有较高含量的粘土矿物,但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中粘土矿物含量较低.页岩储层为特低孔渗储集层,以发育多种纳米级微孔为特征.中国陆上富含有机质黑色页岩微孔—纳米孔十分发育.页岩含油气量是衡量是否具有经济开采价值和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页岩含油特征研究较少,含气特征研究较多.页岩气主要包括游离气、吸附气和溶解气.游离气主要与基质孔隙相关,吸附气主要与有机质、粘土矿物相关.湖相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较低,干酪根类型以Ⅱ1-Ⅲ为主;海陆过渡相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中等,热演化程度适中,干酪根类型以III为主;海相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较低,热演化程度较高,干酪根类型以I-Ⅱ1为主.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都能形成页岩油气藏.我国具商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油气层具有如下"五高"特征,即:有机质的丰度高,TOC含量大于2.0%;热演化程度高,R0大于1.0%—2.0%;高脆性,石英等高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易于水力压裂人工造缝;高含气或含油量;高异常压力,压力系数一般大于1.1-1.5.页岩气藏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源储一体,持续聚集,形成早,需要良好的封存条件而无明显的圈闭界限;储层致密,以游离态、吸附态赋存为主;气藏大面积连续分布,资源量大;符合非达西渗流规律,产出需要"人造渗透率",采收率变化较大,单井初产高,低产生产周期长.据初步调查评价和钻探证实,中国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发展前景.中国页岩气勘探虽取得了突破,但基础研究与勘探开发先导性试验刚刚起步,资源潜力和发展前景不清,核心技术和经济开采模式处于摸索阶段.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北—中—东亚地质图的编制,对其取得的地质划分、对中元古界底界年代取得了统一认识、解决了跨越国界的重要地质矿产问题以及对东亚大陆侏罗纪以来地球动力学的多元特征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解释等成果进行讲述。介绍了区域地质特征及矿产资源与环境响应.
岩浆岩是板块运动与大地构造事件的记录,通过岩浆岩的研究,可以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以及追溯大地构造演化历史。作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陆域地质特征、海域钻井、地震及重磁资料综合解释,着重分析南海盆地中生代侵入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南海南、北陆缘侵入岩成因,以及对某些重大地质构造事件的响应,为南海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研究提供思路。
诸广山岩体南部地区是国土资源部设立的第二批整装勘查区之一.本文通过对诸广南部铀矿整装勘查区岩浆岩特征、成矿构造特征、热液蚀变特征的综合研究,系统归纳了该区五种铀矿化类型,认为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中心与构造的复合部位为该区铀矿床最有利的产出部位.指出下一步勘查区铀找矿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攻深找盲,同时对老矿区的外围进行扩大.
西太平洋富钴铁锰结壳国际勘探呈现出新动向和新的技术趋势.日本在密克罗尼西亚海山综合采用物探、钻采、成像三大技术群进行大比例尺填图的技术策略对于我国在西太平洋的富钴铁锰结壳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东准噶尔地区是古亚洲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与了解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键性地区,也是了解中亚造山带演化的重要窗口之一。目前,对于东准噶尔岩浆弧的构造属性、基底特征与俯冲极性等重要地质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关于东准噶尔地区的地壳基底,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晚古生代洋壳或岛弧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岩石学与年代学的证据。关于岩浆弧的时代与俯冲极性,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该区地质构造复杂,盆地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发育和演化背景下(李国玉等,2002),是在古生代加里东褶皱基底上经过中生代的改造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张性盆地(李平鲁等,1989)。盆地呈北东走向,大致平行于华南大陆岸线,地理位置上属于华南大陆边缘的水下延伸部分。主要由北部断阶(隆起)带、北部裂陷(坳陷)带、中央隆起带、南部裂陷带及南部隆起带五个构造单元构成(何家雄等,
钦杭结合带是新元古代时期形成的处于扬子块体与华夏块体之间的巨型构造结合带。钦杭结合带的厘定与划分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对钦杭结合带浙赣段的研究获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而对萍乡以西的湘桂段特别是湖南省内一段的界线划分与构造演化长期以来存在不同认识。确认"古华南洋"在前华力西期存在与否及其演化过程是解决湖南地区构造演化与划分的前提与关键。最新的地球物理、沉积学和火成岩研究成果以及存在早
纳鲁那科金矿床位于格陵兰南部科体利典古元古代造山带的帕萨米体构造-岩浆岩带中,与九联哈勃花岗岩类侵入岩基相邻.容矿主岩为细到中粒的变质辉绿岩和玄武岩,且一般都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局部地段见有枕状和流动构造,造岩矿物集合体为斜长石、斜方辉石和角闪石.矿体主要由一系列变质玄武岩和变质辉绿岩内的含金石英脉所组成,主矿体有一条主要石英脉和两条次要石英脉所构成,脉体呈北东走向,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
琼东南盆地处于南海北部陆缘的西北部,其东北接珠江口盆地,南临中建南盆地,西部以1号断裂(袁玉松等,2008;雷超等,2011;刘兵等,2012)和中建凸起(王万银等,2013)为界与莺歌海盆地相隔,向东延伸通过西沙海槽进入南海的西北次海盆。琼东南盆地是典型断坳双层结构的被动大陆边缘型断陷裂谷盆地(张启明,1999),其构造演化同时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形成机制十分复杂(李绪宣等,2
本文研究东海陆架360个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和粒度组成,利用R型聚类方法提取稳定重矿物和重矿物分异指数作为矿物分布规律的指示因子;根据快速聚类结果将重矿物组成分为三个区:东海陆架海侵体系域晚期残留砂体区、高位体系域晚期长江水下前三角洲和浙闽沿岸流泥质沉积区、高位体系域扬子浅滩沉积区.结合粒度参数和特征矿物分布、沉积物14C年龄对各区沉积环境进行讨论,确定陆架残留沉积和改造沉积的成因、长江水下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