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上游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里木河上游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危机带,对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区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反响强烈,主要表现在其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随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而发生的变化.本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助于3S技术和数理统计软件,在现代绿洲-荒漠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系统的分析了1990-2000年塔里木河上游地区阿克苏-阿瓦提绿洲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同时对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人为因素.
其他文献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是城市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而我国的城市供用水形势却不容乐观,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用水的增长,水危机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大致概况,就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供需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城市的水资源现状,城市水资源的特点,以及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同时,就城市作为区域水资源的一个点,认为城市水资源的
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例,探讨森林资源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试图为国家林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以GIS和RS技术为关键技术平台,剖析了1986~2000年间东北区沼泽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东北区沼泽湿地较为丰富,多年平均沼泽率为3.66﹪;但地区分布不均匀,最大沼泽率(乌苏里江区)是最小沼泽率(绥芬河区)的407.67倍;沼泽湿地分布面积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多年平均分布重心位于东北区几何中心的NE方向,距离为150.62km,反应了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景观"北多南少"的整体态势;从
大力发展"数字土壤"是我国土壤学融合到现代地学和信息科学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此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土壤数据库的研究进展,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源及其数据库.
国际河流的跨境水资源问题是近几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我国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西南地区是我国国际河流的主要发源地及集中分布地区,跨境水资源极为丰富,水道系统生态变化的跨境影响广泛.其跨境水战略资源和生态的保护,在西南地区、全国乃至亚洲大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整体上对西南跨境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可再生性维持和跨境生态保护等联合开展多学科研究,可为我国制定跨境水资源安全战略决策,推进与东
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组成要素,是一切生命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最为本质的三个特性是:有效性、可控性和可再生性,流域水循环带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论文回顾了国内外水资源的主要评价方法,并对其作了简要评述.论文剖析了目前水文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主要特点,指出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是可以用于水资源评价的,而遥感、雷达、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高程模型等先进
针对我国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形势,以及我国社会转型期水资源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分析和论述了加强水权制度建设、强化水资源权属管理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并提出今后应重点抓紧做好初始水权分配与转让试点,以及积极培育水权水市场、加快《取水许可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和加强水资源权属管理立法等10项工作.
本文首先系统剖析了节水型社会中节水的内涵,主要包含降低无效和低效耗水比例、提高单方耗水经济和生态产出、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和虚拟水贸易四方面内容.然后在综述国内外节水型社会研究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构成的三要素出发,深入分析节水型社会的内涵,最后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四重基本特征,即用水高效、制度完备、公众参与和生态良好.
本文分三个方面对四川省人口、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相关分析,包括人口的数量和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基础与发展战略的关系,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主要资源的供需预测与对策.
降水是影响流域水循环最活跃的因素,其时空分布不均匀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进行流域水文模拟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降雨的时空变异性.在雷达和遥感测雨广泛应用之前,雨量资料的获取主要依赖于雨量站网.对于大尺度流域来说,雨量站点总量很多,观测数据量大,但站点布设比较稀疏且相当不均匀,所以大尺度流域基于站点的降雨时空展布方法因为流域尺度大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针对大尺度流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日雨量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