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自然资源、特色武术资源、民间体育等资源进行梳理、分析,为构建河南体育文化资源为核心品牌(体育文化产业核心层)、次核心品牌(体育文化产业外围层)和要素品牌(相关体育文化产业层)奠定基础,并通过建立具有多个区域性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体育文化产业运营区域,以发挥各自优势,推进错位发展,提升特色体育文化产业的辐射能力、拉动核心及边缘区域经济发展。在区域特色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方面,提出了集聚发展、圈层发展、结构优化、品牌优先四大战略;在发展路径选择上,构建跨界融合发展、内容整合创新发展、"非遗"引导发展、特色赛事拉动发展和政策保障发展等五条路径;在发展动力机制方面主要从市场需求拉动、企业行为推动和产业链支撑来研究河南特色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期刊数据库、河南省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访谈法:对高校相关专家、体育文化产业和体育旅游公司、武术传承人、体育资源管理单位负责人进行走访,为论文框架构思、论文的研究思路夯实理论基础。3)实地考察法:根据研究需要,走访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南阳、信阳等地区,实地考察河南现有的自然资源、特色武术资源、民间体育等资源,为构建河南特色体育文化产业运营区提供资料支撑。4)逻辑分析法:对通过运用上述研究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建立具有多个区域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产业带和运营区,以期发挥各自优势,推进错位发展,提升特色体育文化产业的辐射能力,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依据体育文化产业属性,挖掘各区域体育资源、科学分类,建立具有多个区域性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体育文化产业运营区域,以发挥各自优势,推进错位发展,提升特色体育文化产业的辐射能力、拉动核心及边缘区域经济发展。2)建立以郑州为核心层的体育文化产业运营区:以温县、栾川、林州市、辉县、内乡、西峡、信阳市区、新县等为腹地层,以郑州周边的焦作、洛阳、新乡、济源、漯河等为边缘层的体育文化产业运营区,逐步辐射到太行山旅游经济区、伏牛山旅游经济区、桐柏·大别山旅游经济区、豫东平原旅游经济区和沿黄文化旅游经济带("四区一带")。3)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品牌优先战略要依据区域体育文化产业资源与市场需求,创新体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即依托产业集聚区域,优先发展武术产业、高端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产业、通用航空产业及高水平体育赛事等;依托"四区一带"旅游经济区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体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带等。4)推动河南体育文化产业生产要素跨界融合。主要为:融合河南"四区一带",持续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融合房地产业和服务业,建立体育服务综合体;融合康体服务业,发展康体养老服业;融合"互联网+"等信息产业,发展智慧场馆、电子竞技、电子设备等产业。5)拓展河南体育文化产业生产要素拓展,衍生新的体育文化产业要素。如,以少林和太极为龙头产业的竞赛和培训,提升内容质量;基于已有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更多内容,比如体育电影、体育电视、真人秀、网游或手游游戏,扩大产品有效供给。6)以特色体育赛事表演业来拉动产业链端各产品的发展、以"非遗旅游"为切入点,把河南体育类"非遗"表演、竞赛的融入到体育旅游中,让旅游消费者进行体验式旅游,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同时对宣传、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有重要作用。7)加快形成多元主体的市场格局,主要从河南体育文化产业生产要素(资源)、企业战略和产业结构进行顶层设计,在发展动力机制方面主要从市场需求拉动、企业行为推动和产业链支撑来实现河南特色体育产业集群发展。8)在发展河南体育文化产业的政策选择上,依据河南特色体育文化资源,采取分层发展模式,即分为重点发展一批体育文化产业、扶一批持发展产业以及适度发展一批体育文化产业。研究结论:河南特色体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主要依据区域内特色体育文化产业资源来实现区域品牌战略,从而构建具有河南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构建河南省特色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主要从市场需求拉动、企业行为推动和产业链支撑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跨界融合后衍生新的体育文化产业内容来丰富现有的体育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细化体育文化区域市场运营区域、"非遗旅游"带动体育文化产业市场发展、以特色体育赛事表演业来拉动产业链端各产品发展等模式,来实现河南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另外,在河南体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选择上,依据河南区域特色体育文化资源优势,制定优惠的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分层发展模式,控制和调节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