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工作生活"、"具有农村户口"是农民工最突出的两个属性标签。作为劳务输出的重点区域以及农民工数量庞大的重庆市,农民工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首要对象和主要群体,研究农民工异质性对转户意愿的作用机制,以及对户改政策的响应尤显迫切。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异质性导致转户意愿差异化,(1)农民工个体特征中,年龄和性别对转户意愿的作用较强,文化程度的作用有限;(2)农民工家庭特征中,城镇住房获得状况和子女就学状况对转户意愿的作用显著,家庭人数和家中长期在外打工人数的作用不明显;(3)农民工资产和收入特征中,承包地平均年收入、畜禽养殖收入是转户意愿的主要驱动因子,务工收入、农村宅基地面积、农房类型作用不明显;(4)农民工支出特征中,在城镇的生活支出、在农村的生活支出和种地支出是影响转户意愿的主要因素,在城镇的房租作用不显著;(5)农民工保障特征中,就业、社保、教育是吸引农民工转户的主导诱因,征地补偿标准低、失地的担忧、转户后农业补贴和优惠政策的丧失是阻碍农民工进城定居的主导因素。内部异质性特征因子驱动"退地"意愿差异化,(1)务工地方便就业和子女就学是农民工转户并退地的先决条件,在城市无房、无工作、生活成本高、担心补偿标准低或不能兑现、农地的基础保障等是退地的主要障碍因素;(2)"宅基地换房"、现金补偿是农民工最希望的房屋和宅基地补偿方式,缴纳社保费用是农民工最希望的退出承包地补偿方式。政策建议为:(1)政府应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明确青壮年农民工(16-30岁)是转户的重点群体;(2)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务工地配套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尽快解决的其子女的就学问题;(3)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吸纳农民工入住公租房;(4)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5)积极尝试农村房屋、宅基地和城镇安置房的"减"、"补"挂钩,养老保险可以在"以土地易保障"的模式上寻突破;(6)在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转户农民工,为其提供充足的就业空间;(7)完善户改中的农用地退出机制,规避"第三类群体"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