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飞速增长,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其他群体相比,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更易受孤独、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而充分的社会支持是降低老年人负性情绪的有效途径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农村和乡镇地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能更容易引发这些地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中介潜变量模型,考察结构性(数量)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以及功能性(质量)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采用多群组分析比较了该中介模型在城市、乡镇及农村老年人群体中的差异。研究使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简版社会交往调查表(ISSI)及孤独感量表对124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结构性社会支持高于城镇老年人;功能性社会支持水平在三个地区老年人上无显著差别;城市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显著低于城镇和农村地区的老年人。(2)总体上,结构性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部分通过功能性社会支持来实现。模型总体拟合指标度良好:CFI=0.962,TLI=0.951,RMSEA=0.05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4.8%。(3)城市老年人的功能性社会支持在结构性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2%。城镇、农村老年人的功能性社会支持在结构性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4.8%和44.0%。本研究验证了孤独感的社会心理理论,即不同的需求会影响对社会支持的评价和感知,进而影响其孤独感的水平。不同地区老年人影响模式的差异可能是受其教育水平、经济满意度和社会地位的影响。针对不同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模式,政府应对症下药,为老年人社交网络的扩大提供客观条件的同时,更要提升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所能发挥的功能(即满足老年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