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胡幼平教授运用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从胡幼平教授针灸门诊学习,观察胡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病发生主要在于正气亏虚,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临证治疗时胡教授尤其注重足阳明胃经.强调"以动为输"、"平调阴阳".结论:以足阳明胃经经穴为主,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机 构】
: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胡幼平教授运用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从胡幼平教授针灸门诊学习,观察胡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病发生主要在于正气亏虚,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临证治疗时胡教授尤其注重足阳明胃经.强调"以动为输"、"平调阴阳".结论:以足阳明胃经经穴为主,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移精变气理论的来源及内涵,将移精变气注重神的理念贯穿到推拿治疗疾病过程中询问病史、解答疑惑、医患协同治疗、病后调养四个方面,指导推拿实践,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四关穴是针灸临床要穴,为历代针灸医家所推崇.四关穴之所以临床疗效满意,乃是因为其配伍具有开通之意.正如《针灸穴名解》所谓:"合谷、太冲各二穴,名为四关,以其能大开通也."本文从文献渊源、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三方面入手,回答四关穴为何"能大开通"这一问题,合谷、太冲相配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升一降,是一组具有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的针灸处方。两穴合用,共奏调理脏腑、平衡阴阳、通达气血、平肝熄风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从大包穴分出,浅出于渊腋穴下三寸处,散布于胸胁部.它的病变,实证为全身皆痛,虚证为周身骨节都松弛无力.足太阴脾之络,名曰公孙,即从公孙穴处,由足太阴经脉分出.在第一跖趾关节,后一寸(公孙)处分出后,走向足阳明经脉;另一支则沿同名经脉浅层上行直络于肠胃.十五络脉既有脾之大络,又有足太阴脾之络,通过分析脾之大络与脾之络的关系,分析其临床运用,为临床诊断治疗脾胃疾病及全身痛症提供思路
在《内经》中,络病指导下的缪刺在临床之中应用十分广泛,然年代久远,后世医生的应用甚少,络病和缪刺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其理缪刺和络脉之理,多为精华,当细细察之.临床之中,病入络脉,多有疑难杂症,缪刺尚有用武之地,因此掌握络脉和缪刺的特点和关系对临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飞腾八法"乃是中国传统子午流注针法的瑰宝.本文将简要分析"飞腾八法"的历史、理论及推演方法三个方面,目的在于突出"飞腾八法"的临床运用价值,“徐氏飞腾八法”相较于“灵龟八法”和“王氏飞腾八法”的推演方法来说,易于临床掌握与操作。临床上,常有医者以“本经有病本经求”为处方配穴原则,但本经穴位不论其功效,一并用之,使患者不耐针刺之痛。明·李梃所著《医学入门》提到针灸处方还应遵从“少而精”的原则——“
膝骨关节炎(KOA),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膝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障碍,最后可导致关节畸形,甚则丧失关节功能,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其致病因素暂无定论,可能与年龄、性别、职业、肥胖、激素水平、遗传、过度使用等危险因素有关,但明确的病因病机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KOA已成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关节疾病之一,笔者治疗膝骨关节炎常选用低频、疏密波电针。电针是结合了临床针刺和
通过查阅资料,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四花穴在定位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古今不同之处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推广今后四花穴在临床上的研究及应用.四花穴是胆俞与膈俞的合称,两者同属足太阳膀胱经,均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同属于背俞穴,共有四个穴位。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止于足小趾,循行路线从头至足,是人体重要的一条经络,其中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
皮络理论作为传统中医的特色理论,对于指导临床发挥着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对皮络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发现皮络理论与皮肤免疫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本文基于对皮络理论的认识,浅析皮络理论与皮肤免疫的相关性,然而现代医学对皮部的机理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皮肤的免疫功能上,尚未有明确的针灸对皮肤免疫细胞的的现代医学研究,且临床应用皮络理论治疗疾病仍较少,暂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
通过对江学勤主任医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思路方法进行阐述分析,介绍江学勤主任医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经验,总结治疗特点:审症求因,综合治疗,灵活组嵌体针、耳针、灸法、罐法,尤重灸法.为临床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目的:发掘名医专家相关疾病的特色诊疗经验,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的特色诊疗技术;方法:通过跟师随诊、学习探讨、撰写论文使名医治疗经验得到全面记录和广泛传播;结果:名医经验得以广为流传,祖国医学得到丰富和发展;结论:罗才贵教授运用"五刺法"结合"滞捻法"治疗痹症是行之可靠、疗效显著的方法,应当得以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