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心力衰竭大鼠动物模型,用光、电镜观察肺血管超微结构,分析这种改变与肺动脉压的关系,并探讨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对肺血管构型重建及肺动脉压的作用。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行左前降支结扎术致急性心肌梗死,术后4周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成功制作慢性心力衰竭(LVEF<45%)大鼠18只,随机分成:①福辛普利组(HF-F)(n=5);②氯沙坦组(HF-L)(n=6);③生理盐水组(HF-C)(n=7)。另设④假手术组(sham)(n=6)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步骤相同。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分别由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和默沙东(中国)公司提供,用生理盐水1ml配成溶液,直接灌胃给药,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药剂量为福辛普利50mg/kg1次/d氯沙坦30mg/kg 1次/d连续用药8周。最后一次给药后6小时内,动物称重后,用1%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按剂量40-5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右心导管测量右室平均压(MPV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大鼠血流动力学测定完成后,取新鲜肺组织,用自制灌注管插入气管固定,以10%中性福尔马林液灌注固定半小时。灌注压保持在20cmH2O以下。然后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2周后取材,经常规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腊包埋,切片(厚5um),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400×下观察照相,每只大鼠观察40个泡内动脉。新鲜肺组织切成1×1×2mm3小块,立即置入60%的戊二醛溶液中,在4℃固定2小时,0.1M的PBS洗两次,1%锇酸4℃后固定2小时,0.1MPBS冲洗数次,梯度丙酮脱水,移入包埋浸透液,室温2小时,42℃24小时,EPON12于60℃24小时,聚合,超薄切片,切片(铜网)用醋酸铀柠檬铅常规双染色。每组随机选出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位的肌性动脉10个,日本JEM1010型透射电镜8000×下观察与照相,每个血管依次摄取3张照片。所有数据均用SPSS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结果(1)血流动力学测定:肺动脉平均压: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生理盐水组肺动脉平均压显著升高(P<0.05),福辛普利组及氯沙坦组无显著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福辛普利组和氯沙坦组肺动脉平均压显著降低(P<0.05),显示经福辛普利或氯沙坦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右心室平均压: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右心室平均压显著升高(P<0.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福辛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右心室平均压有下降的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P<0.05)。其原因分析为两个所致:①每组的例数少;②测量数据的离散度大。心率: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三组心衰大鼠心率均显著升高: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①假手术组:光镜观察:肺组织结构正常。肺血管无充血,肺泡和间质无水肿。电镜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呈扁平状,中膜平滑肌细胞核浆比例正常,胞浆突起较少生理盐水组:光镜观察:肺组织部分区域可见灶性肺水肿,部分肌性肺动脉中层肥厚,肺动脉内皮有空泡变性少量,肺小静脉轻度充血。少数切片出现肺不张,急性肺动脉纤维凝聚,血管周围轻度水肿和间质性炎症,以及间质纤维化。电镜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呈不均一性损伤,突起较多,可呈柱状,部分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和嵴溶解,内质网扩张,可见基膜增厚并断裂,内皮下腔隙扩大,有红细胞进入内膜下,有的内皮细胞管腔面有白细胞、血小板黏附。中膜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肥大,胞浆突起增多,细胞核凹凸不平,染色质丰富,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增多,细胞间较原增多。③福辛普利组:光镜观察:肺组织可见少量灶性肺水肿,肺动脉内皮有少量空泡变性。少数切片出现轻微间质性水肿。电镜观察:大部分切片肺组织结构正常,少数出现轻度灶性肺水肿。电镜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部分线粒体肿胀和轻度空泡形成,内质网轻度扩张。动脉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弹力板结构正常。间质细胞有部分线粒体肿胀,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正常。结论本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升高,肺血管结构重建,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和嵴溶解,内质网扩张,内皮下水肿,肌性肺动脉中层肥厚,胶原纤维密集。提示心力衰竭时肺血管结构改变可能是肺动脉压升高重要的病理基础。福辛普利和氯沙坦治疗能够减轻肺血管结构重建,并降低肺动脉压。本研究从病理学角度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提供了证据。同时提示,改善肺血管重建可能是可能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