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运用《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与评定人体症状表征的标准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做相关分析,进以验证《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评定人体适应能力有效性及稳定程度,为国民体质监测中人体适应能力的评价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人体适应能力理论模型为基础,对蒙受应激源刺激较大的30 ~ 50岁人群发放《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适应能力的评价量表问卷,将《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
【机 构】
:
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山东济南250102 山东体育学院科研处,山东济南250102
【出 处】
:
2012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与评定人体症状表征的标准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做相关分析,进以验证《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评定人体适应能力有效性及稳定程度,为国民体质监测中人体适应能力的评价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人体适应能力理论模型为基础,对蒙受应激源刺激较大的30 ~ 50岁人群发放《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适应能力的评价量表问卷,将《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三个维度测评的评分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十个症状因子测评得到的评分做相关性验证,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结果:通过对196人《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评分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十个症状因子做相关分析得到:1)《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中自然环境的适应的评分(56.06±12.718)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18.27 ±6.332,r=-0.051),强迫症状(17.70±6.127,r=-0.088),人际关系敏感(13.64±4.666,r=-0.063),抑郁(19.86±6.783,r=-0.035),焦虑(14.14±3.957,r=-0.138),恐怖(8.75±2.596,r=-0.092),其他(11.26 ±4,564,r=-0.002)呈负相关;与敌对(8.67±3.158,r=0.014),偏执(7.90 ±2.421,r=0.010),精神症状(13.21 ±4.062,r=0.043)呈正相关,P值均大于0.05.2)《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中社会环境的适应的评分(70.39±13.495)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r=-0.231,P=0.023),强迫症状(r=-0.271,P=0.008),人际关系敏感(r=-0.310,P=0.002),抑郁(r=-0.329,P=0.001),焦虑(r=-0.359,P=0.000),与敌对(r=-0.343,P=0.001),恐怖(r=-0.313,P=0.002),偏执(r=-0.325,P=0.001),精神症状(r=-0.310,P=0.002),其他(r=-0.064,P=0.538)十个症状因子均呈负相关.3)《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中对自身生理性改变的适应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的评分(58.28±14.577)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r=-0.364,P=0.000),强迫症状(r=-0.287,P =0.005),人际关系敏感(r=-0.448,P=0.000),抑郁(r=-0.366,P-0.000),焦虑(r=-0.313,P=0.002),与敌对(r=-0.391,P=0.000),恐怖(r=-0.293,P=0.004),偏执(r=-0.325,P=0.001),精神症状(r=-0.412,P=0.002),其他(r=-0.157,P=0.088)十个症状因子均呈负相关.结论:《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中自然环境的适应侧重于人体长时间、习惯性对自然环境特质性的适应行为,受个体体质影响较大,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的是短时间内人体的症状表征,两测量量表测评角度不同,呈现低度相关.《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中社会环境的适应的评分与自身生理性改变的适应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除其他因子一项外的九个因子均呈现中度负相关,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水平,提示《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有较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不稳定性装置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许多训练中心及健身康复中心已成为时尚,P300是与注意、辨认、决策、记忆等认知功能有关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内源性成分又称为认知电位.本研究旨在观察七周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对P300的影响以探讨该训练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选取20名健康非体育系女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在专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7周
目的:通过对教师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等指标的测试,并结合问卷调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参加运动健身情况,分析教师的外周动脉状况及运动习惯对外周动脉弹性是否有影响.方法:选取常州市各类中小学40 ~59岁教师测试,最后得到有效数据149人,男子76人,女子73人.按年龄段:40~ 49岁、50~ 59岁,再按性别及有无运动习惯分8组.有无运动习惯根据国家关于体育人口的定义来判断.结果:1)无论男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垂直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密度、骨髓脂肪细胞数目以及全骨髓细胞中脂肪细胞数目的影响,探讨全身振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机制.方法:36只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体重250±15克,饲养1周后,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和去卵巢振动组,每组12只.去除卵巢静止组和去卵巢振动组大鼠在麻醉状态下,从背部切除双侧卵巢,而假手术组不切除卵巢,只切除卵巢附近与卵巢等
目的:从抗凋亡、抗炎、抗氧化、抗损伤等角度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对热应激预处理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和机制以及在运动机体中的应用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对其在运动机体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与结论:热应激预处理(也称为热休克预处理、高温预处理)是指预先让机体经历亚致死剂量的高热处理(一般指40℃~42℃),可诱导机体对随后的致死性损伤产生延迟的耐受性
目的:通过对近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运动医学专题的(运动医学专题内包括运动生理和生化)论文的分析,使体育科研者全面地了解到我国运动生理生化的发展状况。方法:对第五届至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内的全部论文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重点分析运动医学专题。结果:第五届至第八届运动医学专题内包括运动生理生化,第九届运动生理生化从运动医学分出单独列为一个专题。第五届至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共18个专题,书面交流
目的:在相对恒定高温、不同湿度条件下,通过有氧练习对运动员减体重效果及相关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进行探索和研究,力求寻找减体重效果最佳、最适合重竞技项目运动员赛前快速减体重训练的高温湿度环境,为增强运动员减控体重训练效果提供依据和途径.方法:以9名北京市二线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采用拉丁方设计实验顺序,恒定温度32℃,分别在40%、60%和80%相对湿度环境下,以65%最大摄氧量强
目的:根据人体生理三循环理论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进行评价与总结,为今后的运动训练及相关研究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与便捷高效的途径.方法:湖南省花样游泳健将级运动员10人.根据三循态理论,为花样游泳队制作并向队员发放《运动员训练状态参自查表》.将数据录入三循态软件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分析.根据人体生理三循态理论,自查表按智力、精神与体力三个循态的优、劣详细分为2大类,18个小类.在不进行任何事先提示性引
目的:通过阐释运动状态下细胞自噬所导致的骨骼肌质量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揭示运动对骨骼肌质量变化的影响机理,从而为预防或治疗肌肉萎缩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几年国外相关文献,从自噬对骨骼肌质量的影响机理、运动对骨骼肌细胞自噬的作用机理两个层面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结果:1)大量研究认为,通过条件性敲除骨骼肌细胞自噬关键基因Atg7(或Atg5)从而抑制自噬活性,发现胞浆中聚集大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心率范围间接反应体能状态,找出不同心率范围网球发球质量的变化及其导致变化的原因,从而找出发球质量最好的心率范围,为心率监控在国家网球队训练中应用提供参改.方法:受试者均为网球专业二级或者以上男性10名,均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和研究生院网球专业队.测试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全程监测比赛过程中心率变化,找出正常比赛心率变化,从而得出发球的心率范围.第二步:模拟心率上升阶段
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的运动中,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点,其中通气无氧阈及无氧阈跑速是评定优秀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人体的无氧阈值越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越强.国家现代五项队冬训期间进行了5周的LoHi训练,即低氧有氧运动训练+常氧专项训练.目的:通过对5周LoHi训练前后两次递增负荷测试中的通气无氧阈、无氧阈跑速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该训练方式对现代五项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