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频繁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和工业含油废水污染逐渐成为人类心头之患。凭借装置简单、操作简便、低能耗和高选择性等优势,油水分离膜可对油水混合物进行高效分离。本实验采用两种典型的棒状亲水材料——海鞘纳米纤维素晶体和凹凸棒自组装形成分离膜,制备过程仅需通过减压过滤混合物悬浮液即可完成。通过改变海鞘纳米纤维素晶体/凹凸棒的比例和用量,该膜的浸润性、厚度以及孔径均可得到相应调节。通过分
【机 构】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430072
【出 处】
: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频繁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和工业含油废水污染逐渐成为人类心头之患。凭借装置简单、操作简便、低能耗和高选择性等优势,油水分离膜可对油水混合物进行高效分离。本实验采用两种典型的棒状亲水材料——海鞘纳米纤维素晶体和凹凸棒自组装形成分离膜,制备过程仅需通过减压过滤混合物悬浮液即可完成。通过改变海鞘纳米纤维素晶体/凹凸棒的比例和用量,该膜的浸润性、厚度以及孔径均可得到相应调节。通过分离水包油型微米乳液甚至纳米乳液,优异的分离效果和防污性能得以彰显,并且该膜在机械性能、稳定性和循环使用等方面表现良好。总之,海鞘纳米纤维素晶体和凹凸棒复合膜可实现可控调节,使透水性和分离效率得以提升,从而深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其他文献
砷在水环境中可作为电子供体或受体参与各种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反应过程,发生形态改变,产生活性变化。然而,对水环境中砷与胶体的相关反应机理与过程很少有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综述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1900-2018年间的可用数据进行了总结,为地表水胶体相砷形态转化过程与机理的具体特征提供了见解,并探讨了胶体相砷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近年来,废水中锑含量超标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吸附材料对锑的去除状况不佳。本研究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多孔微球前驱体,然后进行胺肟基改性,得到了带有胺肟基的纳米多孔微球(APNS),并用来吸附废水中的锑离子(Sb(Ⅴ))。
三价砷化合物毒性大,易迁移,其环境危害性极大.常用的As(Ⅲ)处理工艺的思路是将As(Ⅲ)氧化为迁移性和毒性较低的As(Ⅴ).TiO2/UV 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催化原理的砷氧化处理技术.光催化体系中存在三种氧化物种,包括空穴(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
锑(Sb)是一种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人体非必需元素,是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中的兼顾防控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也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长距离传输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1,2]。锑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生产陶瓷、玻璃、电器、油漆、烟火材料及阻燃剂等。
研究发现,全世界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水源含有高浓度的砷,我国有近1960 万人处于砷污染暴露风险中。而砷有很强的毒性,长期饮用含较高浓度砷的水可引起人体急性砷中毒、器官紊乱,严重时可致死[1]。因此,饮用水及工业废水中高砷污染的治理已成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锑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主要以三价、五价及有机锑的形态存在1,2,而化学形态极大影响了锑的毒性以及在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其中Sb(Ⅲ)的毒性要远大于其他形态。因此,本文选取了酒石酸,EDTA,半胱氨酸作为小分子有机酸代表,以针铁矿作为环境介质代表,通过超高分辨质谱、DFT 计算、水化学实验、红外、拉曼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有机酸对Sb(Ⅲ)在环境中迁移的影响。
砷污染在我国多个地区普遍存在,且三价砷的毒性远高于五价砷,现场砷形态分析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研究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uFe 双金属电化学传感器,并探究其对砷的形态分析及检测机理。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半导体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介电常数低于2.5 的材料的开发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主要使用两种类型的有机低介电材料:一种是小分子,易提纯,黏度小(相对于聚合物),但较差的成膜性限制了其在更广泛的领域的应用;另外一种聚合物,成膜性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遇到溶解性差,黏度太大以致难以加工的问题.因此,研究与开发具有易加工和优良性能的低介电材料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
当前,微电子器件对耐高温材料提出了高的要求,因此具有低介电常数、高热稳定性和优异机械性能的高性能聚芳醚酮类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实验合成了一系列侧基含氟的含萘双酚单体,并制备了两个系列的具有三氟甲基侧基的含萘聚芳醚酮聚合物.测试表明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在22600~50600 g mol-1.DSC 和TGA 的测试表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167℃,氮气条件下质量分数5%的热失重温度在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