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后旋转畸形对踝关节稳定性影响--CT三维重建模型研究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外踝骨折复位后仍可能存在远端腓骨的旋转畸形,对于该畸形不仅生物力学研究较少,同时临床上也缺乏重视;目前外踝旋转畸形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治疗策略尚存争议。方法 采用12具成年人下肢尸体标本,分为两组,一组只切断下胫腓前韧带,另一组合并切断内踝三角韧带,每具标本分别建立腓骨远端外旋5°、10°、15°、30°的畸形模型,每次建模后均进行薄层CT扫描,建立各结构三维模型并测算其体积。结果 随着旋转畸形度数增加,下胫腓联合及踝穴体积增大,而踝穴内距骨体积随之减小。
其他文献
目的 讨论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诊断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收治的47例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Maisonneuve骨折12例,Bosworth骨折8例,Dupuytren骨折11例,Wagstaffe骨折5例,Volkmann骨折6例,Tillaux骨折3例,同时合并Tillaux和Volkmann损伤2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21~69岁,平均47.3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及是否需要固定.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0例踝关节骨折伴可疑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对下胫腓关节稳定性进行应力试验,如存在明显下胫腓不稳定,给予螺钉固定,同时进行下胫腓前韧带的缝合.40例踝关节骨折依据Lauge-Hansen分型分别为:旋后外旋型(Ⅱ~Ⅳ)22例,旋后内收型(Ⅰ~Ⅱ)4例,旋前外展
目的 探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金属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移位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患者132例,单纯外踝骨折31例,双踝骨折51例,三踝骨折50例.外踝选用前外侧切口40例,后外侧切口92例;后侧防滑接骨板固定64例,加压螺钉与中和接骨板固定68例;内踝骨折均使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后踝骨折通过后外侧切口复位固定61例.随访时,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Olerud
目的 介绍采用经踝管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 在16例后踝骨折中,应用经踝管入路对后踝进行显露及可吸收螺钉固定,并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2.5±2.5)个月.无伤口感染、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失败,无畸形愈合及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9.0±2.4)周.术后疗效评定,优11踝,良4踝,可1踝,优良率为93
目的 探讨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胫腓骨骨折合并后踝骨折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1~61岁,平均(36±3.2)岁.按AO分型:A型9例,B行18例,C型1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后踝手术组(A组)与后踝非手术组(B组),两组后踝骨折块均大于胫骨远端平台25%.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
目的 分析使用锚钉重建踝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Ⅳ°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0至2013年采用锚钉重建技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20例。其中20例患者均为急性踝扭伤后经冰敷,弹力绷带,护踝,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无效。结果 随访3~6个月,20例患者优19例,良1例,优良率100%。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未出现疼痛、踝关节不稳定、滑膜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结论 使用锚钉韧带
目的 探讨漂浮体位治疗三踝骨折的优势及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1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61例三踝骨折患者,其中平卧位手术组(A组)28例,漂浮体位手术组(B组)33例,对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61例患者术后获得1~3年,平均1.7年随访,手术时间B组为(75±10.13)min明显
目的 评价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对40例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2岁.全部于伤后5~11 d肿胀消退后手术治疗.按AO分类法:B型30例,C型10例.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骨折部位损伤不同分别应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钉、可吸收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参照张汉中的判
会议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9例内、外、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术后1年以及内固定取出术后3个月患者美国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骨折部位的疼痛评估(VAS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年患者踝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同内固定取出术后3个月患者踝关节疼痛程度(VAS)
目的 评价外侧入路结合后外侧接骨板在老年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12月采取外侧入路结合后外侧接骨板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0例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58~75岁,平均67岁。受伤肢体:左侧7例,右侧13例。致伤原因:扭伤14例,交通伤6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7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0例,旋前外旋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