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课德育时效性策略研究

来源 :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政治教学当中通过德育渗透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个更加高效的德育水平提升,从而让政治教师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个更明显的教学重点目标,作为新课程标准改革当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向,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政治教学本身更加重要.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为把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懈努力.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程,更好地为学生渗透了德育理念.德育对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高中生要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在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改革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结合实际,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见,进行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课德育时效性策略研究十分必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德行的追求是不变的,德育一直都是教育的重点.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应该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和自我,设立理想和目标,实现人生价值.高中政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舞台,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包括了德育教育的部分环节,而且很多德育难点都可以在政治理论中找寻解决的方法或突破点.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探索并实践的问题.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而在这三
“有效教学”一词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取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不是指教师教的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的好不好.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而其中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数学课前的有效预习,它对中学生自主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即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政策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对中俄国际走廊“滨海一号”和“滨海二号”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对中俄国际走廊的顺利发展和实施提供借鉴.“滨海一号”和“滨海二号”国际走廊项目并不仅限于运输和物流,而是促进中亚国家开展合作的综合性项目.本文将新铁路基础设施发展的投资评估作为效率评价的部分要素,对北海道路对苏伊士运河南路的可替代性进行分析,探究国际运输走廊投资和创新的经济效率,以及其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告诫教师,学生的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转移到学生头脑中的过程,而是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现代的教学观强调的课堂教学不只是注重结论,更要注重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在活动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思考,发展数学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明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在这场重大的教育变革中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重塑自己,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个转变: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这种种转变的关键都有赖于历史教师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调研的过程中却发现本校教师的探究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目标
21世纪人类学习呈现出创新学习主流化、信息吐纳网络化、目标指归人本化和终身学习社会化及学习动作审美化等新的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高度重视课堂有效性;“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成为新课程改革内在价值目标之一.在新的世纪,教会学生学习比学生学习什么更为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德是人的立身之本.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儿童品德教育具有重中之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地域不同,幼儿园教育、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德育教育观念陈旧、机制不健全、施教过程单一、家园合作不够等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品德行为涵养,是面临的重要工作.所以在新时期幼儿教育中,必须加强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将德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始终,优化幼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步伐飞速向前,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美术是中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德、智、体、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既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