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20岁.因左眼视蒙3d于2012年3月10日到昆明爱尔眼科医院就诊.视力:右眼0.1,左眼数指/20cm,Cod: 1.0,左眼矫正视力无提高,双眼前段(-),左眼玻璃体轻混,左眼视盘边办清楚,颜色正常,动静脉之比(A:V)=2:3,视网膜水肿,散在软性渗出灶及点状出血灶,黄斑区水肿.
【机 构】
:
650101 昆明,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市医院
【出 处】
:
中国眼底病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0岁.因左眼视蒙3d于2012年3月10日到昆明爱尔眼科医院就诊.视力:右眼0.1,左眼数指/20cm,Cod: 1.0,左眼矫正视力无提高,双眼前段(-),左眼玻璃体轻混,左眼视盘边办清楚,颜色正常,动静脉之比(A:V)=2:3,视网膜水肿,散在软性渗出灶及点状出血灶,黄斑区水肿.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 对经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5例5只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随访3~5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视力、眼底、FFA表现、观察OCT显示黄斑区新生血管变化.
目的 评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CNV患者共8例8只眼,每只眼均行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月1次,共3次,每次剂量为0.5 mg(0.05 ml).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临床资料,观察ran
目的 研究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前后脉络膜变化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为40例80只眼(共40名患者,患眼40只,对侧眼40只),因渗出性AMD进行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时间以1个月为周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眼科检查,包括视力、ETDRS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频域光相干
目的 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年内进行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注射或联合玻璃体腔曲安奈得注射、视网膜光凝治疗后,黄斑水肿治疗效果的追踪观察.方法 回顾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49例49只眼,分别进行多次ranibizumab 0.5 mg玻璃体腔注射,部分联合玻璃体腔曲安奈得2mg注射,并适时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于玻璃体腔注射前及注射后15d、1个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注射联合532 nm黄斑阈下激光或传统黄斑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形态变化.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自发荧光(AF)评估外层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的特征.
目的 观察施普善(通用名: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黄斑囊样水肿(ME)的疗效.方法 随机平行对照,对2008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经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黄斑囊样水肿(CME)的440例640只眼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 9例338只眼,予施普善注射液30 ml稀释于250 ml等渗盐水中作静脉滴注(慢滴),每日1次
患者女,58岁.因双眼视物不清27d就诊于眼科.患者于27 d前因腹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误将硫酸阿托品10 mg肌注,随后出现面红,头晕,头痛,继而出现昏迷,急至急诊科,予新斯的明及安定注射,及静脉输生理盐水灌注疗法,10h后逐渐清醒,清醒后诉视物不清,当时诊为药物性散瞳,未予特殊处理.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VER)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眼病,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周边部血管发育异常,玻璃体混浊,甚者出现新生血管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我们发现2例4只眼患者,为母女.母亲35岁,女儿11岁.均为双眼发病.主要症状为眼前黑影飘动和视力下降,屈光状态检查发现近视2只眼,弱视2只眼.
患者男,34岁.因左眼视物模糊1个月就诊.患者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裸眼0.5,-4.50 DS/-0.75 DC矫正至1.0:左眼裸眼0.4,-2.75 DS/-0.50 DC矫正至0.5.双眼眼前节无异常.
例1 患者女,53岁.因左眼渐进性视力下降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 1年7月11日入院.右眼视力1.0,左眼0.06,不能矫正.右眼眼压16.3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5.8 mm Hg.左眼角膜透明,上方虹膜膨隆与角膜内皮接触,色素脱失,呈瓷白色,表面可见新生血管,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直接及间接光反应存在,散瞳后上方瞳孔缘可见肿物边缘,晶状体向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