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模拟失重模型——后肢悬吊,以期研究后肢悬吊引起骨骼肌萎缩现象的发生及其分子机理;同时建立耐力训练模型,探讨运动引起MyoD、myogenin、MEF2mRNA的变化在抗肌萎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8只,平均体重为134.02g,随机分为对照组(C,n=7)、跑台组(E,n=7)、失重组(CU,n=7)和跑台失重组(EU,n=7).跑台组前3天在跑步机上先进行适应性训练,每天半小时;以后跑步机按20m/min、坡度为5°设定,每天训练1个小时.每周训练6天,周末休息,共训练8周.实验过程中,每周称体重1次.失重组前8周不做任何特殊处理,第9、10周悬吊.跑台失重组前8周按跑台组的方案进行训练,第9、10周悬吊.8周跑台训练后取血液检测血乳酸;跑台组和对照组大鼠处死,取腓肠肌以备测试.悬吊2周后,跑台失重组和失重组处死,取大鼠腓肠肌,用HE染色测试横截面积,用RT-PCR方法测试腓肠肌MEF2mRNA、MyoDmRNA和myogenin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跑台组体重下降,两组大鼠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大鼠后肢悬吊2周后,与失重组相比,跑台失重组大鼠体重、腓肠肌湿重和横截面积下降的幅度均小于失重组大鼠体重、腓肠肌湿重和横截面积下降的幅度,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3)跑台训练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跑台组的MEF2mRNA、MyoD和myogeninmRNA表达量都有所上升,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失重组和跑台失重组两组的大鼠体重、腓肠肌湿重和横截面积均有显著的下降,说明后肢悬吊可以引起大鼠体重、骨骼肌重量和横截面积的减少,提示本实验中后肢悬吊失重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2)与失重组相比,跑台失重组的大鼠悬吊前后体重、腓肠肌湿重和横截面积下降的幅度较小,说明跑台运动对预防失重后肌萎缩有一定效果.3)8周的跑台训练后,与对照组相比,跑台组大鼠腓肠肌的MyoD、myogenin和MEF2mRNA表达量均有所上升,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后肢悬吊两周前后,失重组和跑台失重组两组的MyoD、myogenin和MEF2mRNA表达量变化也有差别,跑台失重组悬吊前后MyoD、myogenin和MEF2mRNA表达量下降的幅度,小于失重组MyoD、myo genin和MEF2mRNA表达量下降的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MyoD和MEF2mRNA表达趋势相似,说明这两个因子MyoD、MEF2在对抗肌萎缩机制中起正协同作用.这三个因子在失重前后表达量的变化也说明它们可以作为研究肌萎缩的分子生物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