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选线

来源 :2003遥感科技论坛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是新世纪初中国最伟大的四项工程之一。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通过解译遥感图像上的地质、地理及有关环境信息,成功地应用于西气东输管道选线研究。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多地区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最新的卫星图像产生的影像地图能够准确地反映这些变化,获取管道选线所需沿途的最新基础信息,为管道的可行性研究、沿线地形图修订提供重要的资料与依据。此套遥感管道选线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多条油气管道的选线设计中。
其他文献
通过利用一个单层/两层耦合模式来探讨南海冬季、夏季和夏季风向冬季风转变期间的上层环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揭示了的南海风生环流的特征模态,指出黑潮入侵的影响主要限于南海北部,而在南海南部主要是风生环流,即:(1)冬季,由于东北季风的驱动,在南海南部形成一支强大向南流动的西边界流;该西边界流作逆时针方向流动而形成大气旋式环流,环流的东翼北向流的一部分分支受β效应和北康暗沙以南的陆架底形效应的作用而导致在
提出位涡均一化理论和通风温跃层理论以来,人们对副热带风生海洋环流垂直结构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出温跃层环流的概念,并将等密度面上的气候平均流与海面大气的强迫场密切地联系起来。在此新理论基础上,借助于新的观测资料和全球海洋环流模式,有关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将介绍近10年有关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气候变化的新进展,提出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着重讨论在台湾以东与东海黑潮以及琉球海流的研究中,有哪些重要问题在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亟须解决。在黑潮研究中提出了14个问题,在琉球海流研究中提出了5个问题,这些问题中不少是与全球变化等有关,也是我国学者今后亟须攻克的一些前沿性科学的问题。
本文对中国学者50余年来在(1)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近海海流、(2)黑潮及其分支、(3)邻近大洋海流和(4)海流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中一些具有先驱性和创造性的观点和结果择要作了简略回顾,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可采取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本文通过门限自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和太阳黑子活动相对数周期变化的震例统计分析,认为2003~2005年期间,新疆境内及边境周围有可能发生Ms≥7.0地震。
本文对新疆伽-巴6.8级地震前兆波与岩浆潮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地壳的疲劳破坏主要由岩浆潮的不断碰撞造成。岩浆潮首先碰撞开的是有阻碍潮浆前进区域地壳最薄处的深大断裂,然后顺断裂沿岩浆潮方向波浪式的撞开有关断裂发出第二地震前兆波。因此利用地震前兆波宋破地震临震预报难关是有希望的。
本文主要分析了2002年中国海波高大于4m的海浪的分布特征,并对2003年中国海波高大于4m的海浪进行了预测,以供沿海地区及从事海洋开发,渔业、交通运输等事业和企业部门参考。
本文讨论了质点体系下的数量分析能力及其第一推动体系与产品不坏性或时间上的无差别性,并由此涉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近代科学的科学性。
本文对坦普尔-塔特尔彗星成灾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坦普尔一塔特尔簧星历次回归时,所引发的强烈地震和各类灾害,包括特大事故均有规可循。遵循这一规律进行预报,立见成效,并且从中发现具有“律中有变、变中有律”的独特双重性,紧扣有关环节,就能进行灾害三要素的预估,达到对应更完满,以利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本文通过对翁老可公度系预测实例的解析研究,对可公度性是自然界的一种秩序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在运用可公度系预测重大天灾时,应高度重视实际存在的预测误差问题;在重大天灾预测方面,可公度系信息预测方法有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