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间距对微晶硅薄膜生长速率及其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ang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高压高功率的VHF-PECVD技术,通过改变电极间距同时调整硅烷浓度(SC)的方法沉积了一系列的微晶硅薄膜材料,测试其生长速率、次带吸收系数及微结构,研究电极间距对微晶硅薄膜生长速率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的沉积速率随电极间距的增大而提高,材料的晶化率先升高后降低;低缺陷态的器件质量级微晶硅材料要在适当的电极间距和非晶/微晶过渡区得到.本文在电极间距为12mm硅烷浓度为5.5﹪的条件下,得到生长速率12(A)/s次带吸收系数小于3cm-1的器件质量级微晶硅薄膜材料.
其他文献
本文制备了以导电聚苯胺为空穴传输材料的固态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利用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和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研究了TiO2多孔膜内的电子输运及背反应,结果表明严重的电子-空穴复合是制约这类固态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制绒工艺是太阳电池生产的关键工序,能很好地减少入射光反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制绒工艺的化学过程,计算了制绒液总碱度恒定控制的模型,给出了NaOH实际补正后浓度与溶液中Na2SiO3积累浓度的关系式.
为了降低多台光伏水泵系统的单台启动阈值,并充分有效利用晨、晚的阳光能量以实现提高全系统的日扬水量,本文发展了多台光伏水泵的群控技术,着重研究了基于PLC控制的水泵群控系统,探讨了以日扬水最大为目标函数的群控系统优化控制策略,在同样阵列容量及日照条件下明显提高了系统日扬水量.全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提高了效率及经济效益.最后本文对该种系统的优缺点及商业应用作了评估和展望.
本文简要介绍了太阳能热风发电系统基本原理,指出集热器是太阳能热风发电系统的重要部件.根据太阳辐射热负荷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晴空条件下太阳能热风发电系统集热器的辐射得热量.并以一类似金字塔型集热器为模型,计算了特定地点一天中各种太阳角度,直射、散射和总辐射强度,最后计算得集热器的得热量.
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碲资源、电池成本、电池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是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发展中受到很多人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分析了工业化规模生产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的关键技术.
本文研究了溶液成分、配比、腐蚀温度、腐蚀时间等因素对太阳电池绒面的影响,优化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经济有效的单晶硅和多晶硅绒面制备技术.通过SEM和HitachiU-4100分光光度计测试,结果显示制备出的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绒面均匀,覆盖完整,在没有减反射膜的情况下,两种电池的表面加权平均反射率分别降至14.65﹪和17.4﹪,有效提高了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以大量的实验室试验为基础,开发
本文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各项关键技术,如纳米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对电极和导电基底材料等几个方面的实验研究和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文利用VHF-PECVD技术制备nip非晶硅薄膜电池.首先,实验研究了不同P层厚度对nip结构非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其次,设计了i/p异质界面之间的过渡层,并研究了过渡层厚度对nip结构非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优化P层和i/p界面之间的过渡层厚度,获得了nip结构非晶硅太阳电池,电池性能参数为Jsc=13.83mA/cm2,Voc=0.86V,FF=0.62,Efficiency
户用型风光互补系统在我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为了在相同的资源条件下获得更多的能量,必须采取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axiumpowerpointtrackingMPPT),但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技术复杂性.本文提出了采用扰动观测回探法进行MPPT控制,基于自适应控制方法,采用同一个DC/DC充电控制环节对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最大功率点同时进行跟踪,这样可大大降低成本,并使的控制简单化.
本实验利用本征氢化非晶硅来钝化a-Si:H和c-Si的界面,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制备a-Si:H(p)/c-Si(n)异质结太阳电池所用的单晶硅片为250μm厚,电阻率为1Ω·cm,晶向为(100)的n型CZ-Si片.首先对c-Si片进行RCA清洗,然后将清洗好的n型CZ-Si片烘干,真空蒸发铝,蒸铝后再在烧结炉中650℃下烧结铝背电极后放置备用.使用前分别用丙酮和酒精各超声清洗5分钟,并用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