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热透灸疗法在“冬病夏治”中的应用经验

来源 :2017第四届全国中医冬病夏治(泰山)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灸法的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提出了许多认识,如艾柱底部直径的要求要有3分大"灸不三分,是谓徒冤",孙思邈对灸量提出"外气务生,内气务熟"的"灸之生熟"说,形成了多种灸法,亦有灸后需留瘢痕,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施灸量,才有好的效果.《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载:"凡灸诸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现在临床医生艾灸治病,有的灸量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优点灸量大,施灸过程疼痛,使得艾灸治疗逐渐只被少数患者所接受.历代医家对艾灸奇效的记载,如窦材《扁鹊心书》曰:"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唐代王焘所述:"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有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也逐渐被少数医师所见.在临床中也看到,不同的病情、体质不同要求的灸量确有差别,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热透灸技术.
其他文献
夏季是一些患有中医内科疑难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如何抓住夏季对一些慢性疑难疾病进行治疗."冬病夏治通俗地说就是冬天好发之病,在夏天治,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规津,人体阳气及自然界生物的阳光,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天人相应,人体也受到自然界节津变化的影响.很多疾病均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
"冬病夏治"是指冬季或受凉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在病情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疗法.本法是哦祖国医学中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现今应用广泛,在小儿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是指冬天易发生的疾病或冬天症状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调治补养以达到减缓发作乃至控制的一种特殊疗法.该疗法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是使用药物贴敷于人体的穴位,以鼓舞正气,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驱宿疾外出的一种治疗方法.所谓"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也就导致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程度剥离脱落的速度都上升,血质沉着与斑块的形成也相对增多、这些是导致血管受堵.血管外周阻力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由于此时血管正处于相对扩张的状态,血管造成堵塞的情况不容易体现出来,但是当气温下降时,也就是秋冬季节时,血管收缩,夏日里血管沉积的脂质斑块将所剩无几的血管腔堵住,而此时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目的:探索冬病夏治肺系疾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改变.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患者肺系疾病100例。结果:治疗前PH<7.35为80例,PH>PH7.4为8例,7.35<PH<7.4为12例;PCO2>45为86例,35<PCO2<45为14例;PO2<80为79例,PO2>100为3例,80<PO2<100为18例;治疗后PH<7.35为12例,PH>PH7.4为4例,7.35<PH<7.4为84例;PCO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反季节的自然疗法.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颗明珠,它起源于"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本院研制的中医冬病夏治FBP方案,通常多,原因复杂,有继过激发机体阳气,提高患者肺脾肾功能,能有效地减轻肺部疾患的症状,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类型非发于结蹄组织疾病的,风湿、免疫病的,还有少见病或罕见病,无论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甚至病理学检查有时候都难以明确诊断,治疗上也是中西医结合方法为主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9%-10%.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通过中药内服、夏季膏方、穴位贴敷、拔罐等方式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根据"内病外治""不治已病治未病""春夏养阳"等中医理论,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以激发人体阳气,鼓舞正气,调动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