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固有频率疲劳衰减规律研究

来源 :第十九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ngtou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材料的比模量与比强度相对金属材料比较高,热稳定性、耐疲劳性及减震性能好,所以普遍使用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工程、休闲用品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为保证复合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经常需要对其进行损伤检测,例如风机叶片。但由于其尺寸大、外形复杂等特点,损伤识别过程中难免会用到复合材料动力学参数,固有频率的提取便于获得分析,所以有必要通过试验来研究复合材料固有频率疲劳衰减规律。
其他文献
飞机结构多位置损伤严重威胁飞机结果安全。开发了多位置损伤试验的裂纹跟踪仪,可一天24 小时内自动记录多位置损伤疲劳裂纹的位置。试验研究了典型多裂纹2024-T3 铝合金平板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结果 表明:相邻孔边裂纹之间的相互干扰明显降低了共线多裂纹平板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采用Eshelby 夹杂理论和权函数法给出了典型多孔多裂纹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近似解析解,并结合Paris 裂纹扩展公式预测疲劳
机械零部件的寿命问题是限制机械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机加工后的表面形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零部件的疲劳寿命。表面形貌中的波谷与广义的缺口类似,在循环载荷作用下这些波谷处不可避免地要因为应力集中,成为零件的薄弱环节和断裂源,因此研究零部件表面形貌的应力集中非常必要。相比起传统的表面评价方法,应力集中系数和应力梯度这两个参数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更为密切,它们更能体现波谷部位的特殊性。
为了研究在亚热带沿海地区服役的CFRP 加固RC 梁的疲劳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模拟温度盐雾环境和循环载荷耦合作用的加速疲劳测试方法,并发展了温度盐雾环境的模拟和控制平台。应用该测试平台,进行了温度盐雾环境下和循环载荷下的碳纤维薄板(CFL,一种新型的CFRP)加固RC 梁的疲劳实验。
在公路交通运输中,超载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为了分析车辆随机载荷谱中的过大荷载(简称过载)对公路桥梁结构造成的损害,本文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RC)梁为研究对象,对过载谱下CFRP 加固RC 梁的疲劳性能进行了探讨。
表面强化是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为了改善50CrMnMoVNb 弹簧钢的疲劳性能,采用新开发的二代表面旋压强化(3S-Ⅱ)方法和传统的喷丸强化(SP)处理方法,改善弹簧钢材料表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发现3S-Ⅱ 处理后样品的疲劳寿命在高应力幅度下显示出明显的两极化特征(或者比SP 样品的高得多或者略低),这不符合传统的寿命分配规则,不能通过S-N 曲线进行评估。
预应力CFRP 加固RC 梁时,由于CFRP 的预应力损失,不利于充分发挥CFRP 的材料性能.本文通过反复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减少了CFRP 预应力的损失的方法:在张拉阶段减少工作台的升降距离、预张拉;在放张阶段采用分级放张.并制备了9 根预应力为8%的碳纤维薄板(CFL,一种新型CFRP)加固的RC 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后,在张拉阶段,预应力损失可以减少23.3%;再放张阶段的预
拌车在行驶3000km 后,发现多件前轮安装螺栓发生断裂.按照GB/T 3098.1 对失效螺栓进行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其化学成分、硬度、表面未脱碳层高度和全脱碳层深度等均符合标准要求,显微组织也未见异常.螺栓断口具有疲劳断裂特征,裂纹源位于螺杆部分对称两侧的表面.推测失效原因为螺栓安装过程不规范,造成与螺栓孔接触应力过大,在周期剪切应力作用下最终疲劳断裂,并使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受力过程进行了分析.
会议
随着节能减排的需要,轻量化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高强钢在汽车白车身上得到应用。汽车用低合金高强钢目前已经从传统常用的340MPa 强度级别逐渐提升到460MPa 强度级别,本文针对汽车用260-460MPa 级别热镀锌低合金高强钢薄板,采用传统拉-拉疲劳试验对它们的疲劳性能进行了测试,绘制了它们的S-N 曲线,并采用扫描电它们的疲劳断裂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夹杂物、微观组织对它们
气缸盖是内燃机中结构最复杂、热机械负荷最高的零部件之一。目前随着对内燃机产品功率水平的提高,气缸盖的疲劳失效问题越来越严重。气缸盖在服役过程中受到热机械载荷的共同作用,承受高低周疲劳载荷作用的复合工况,设计过程必须进行高周疲劳和低周热机疲劳评估。本文详细介绍了内燃机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和方法,从材料性能试验测试与表征、寿命预测理论分析以及气缸盖数值仿真模拟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材料的疲劳性能是在运动过程中一种逐渐萌生的损伤过程,受机械载荷、测试频率、温度变化、紫外线辐射或腐蚀介质等测试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高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疲劳寿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于108(1 亿次)高周疲劳测试,如果采用常规的高频疲劳测试需要一个非常大时间测试周期来完成开发产品和获取材料以及零部件可靠性的疲劳数据,即使采用100 Hz 测试频率的设备,测试时间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