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将扇贝直接暴露于产毒藻的方式,通过比较各组织器官中毒素的蓄积及代谢转化特异性,研究了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在栉孔扇贝体内危害形成的过程.结果显示:分布于我国的一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AT5-3株),其生长及产毒性状稳定,产毒能力强,主要成分为Gonyautoxins-1&-4 (GTX1&4),
【出 处】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第十二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将扇贝直接暴露于产毒藻的方式,通过比较各组织器官中毒素的蓄积及代谢转化特异性,研究了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在栉孔扇贝体内危害形成的过程.结果显示:分布于我国的一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AT5-3株),其生长及产毒性状稳定,产毒能力强,主要成分为Gonyautoxins-1&-4 (GTX1&4),单细胞产毒能力为7.95 fmol/cell.栉孔扇贝对该产毒藻具有较强摄食能力及PSTs蓄积能力,总体蓄积效率达到84.4%,最高蓄积浓度为1903 μg STX.2HCl-eq./kg,不同组织蓄积能力大小依次为内脏团>性腺>外套膜>闭壳肌.同时,内脏团对PSTs的代谢能力也最强,是该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蓄积代谢的靶器官.此外,栉孔扇贝对PSTs表现出较强的生物转化能力,结果导致高毒性的Neosaxitoxin (NEO)含量显著上升,其中主要转化途径为N-Sulfocarbamoylgonyautoxin-2(C1)→Gonyautxins-2(GTX2)/Decarbamoylgonyautoxins-2 (dcGTX2), N-Sulfocarbamoylgonyautoxin-3(C2)→Gonyautxins-3 (GTX3).本实验中,栉孔扇贝对PSTs总体呈现出迅速蓄积和缓慢代谢的特点,加之高毒成分比例的增大,因此造成扇贝中PSTs毒性和风险性均显著升高.本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PSTs危害的形成机制,为系统监控我国PSTs风险性提供科学支撑.
其他文献
水通道蛋白1 (AQPl)是具有特殊结构特征的跨膜水通道蛋白的一员.在本研究中,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AQP1基因的全长,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AQP1序列全长为1411bp,其中ORF为786 bp,编码26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具有6个跨膜α螺旋结构域和两个高度保守的天冬酰胺-脯氨酸-丙氨酸(NPA)基序.实时定量PCR显示,AQP1在雄鱼和伪雄鱼的精巢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中
近年来,东南亚对虾养殖场已报道了越来越多的对虾生长缓慢的现象,这些养殖场的对虾严重地感染了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为寻找EHP影响对虾生长的相关证据,对采集自河北、山东和上海等地的凡纳滨对虾群体进行了对虾肝胰腺EHP载量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及对虾的生物学体长、体重的测量。对山东日照的一批凡纳滨对虾进行了肝胰腺、肠道、鳃、肌肉、血淋
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渤海株是斑石鲷育苗期的主要寄生虫病原.为了确定该病原的系统分类地位,本研究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出了病原的两个DNA片段,克隆到pEASY-T5载体中.测序后拼接得到长度为4737 bp的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渤海株rRNA基因序列.通过Blast比对发现,该序列由573 bp的部分小亚基rDNA、352 bp的内转录间隔区1、159 bp的5.8 S rDNA、692
本实验分别对中国明对虾野生群体(Wild-Fenneropenaeus chinensis,W-Fc)、中国明对虾选育群体“黄海2号”(Selected-Fennero -penaeus chinensis,S-Fc)和凡纳滨对虾商业一代苗种(Commercial-Litopenaeus vannamei,C-Lv)三组对虾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方法进行感染实验,比较W-
本研究对100个凡纳滨对虾幼虾家系(日龄12-31d)进行了淡化试验和低盐养殖试验,比较了两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的差异性并估计了存活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两个阶段存活率范围分别为19.33-100.00%和11.9-99.2%,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6.7%和67.5%.家系幼期总体成活率范围为6.67%-90.67%,平均成活率为46.91%.统计分析表明,两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差异极显著(P<0.0
为探究近年来导致对虾发病的主要原因,发掘潜在的致病性病原,本文尝试对7批发病的养殖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病毒组学研究.Meta测序分析显示,得到的数据中有25-80%被注释为病毒,其中有疱疹病毒、虹彩病毒等潜在的致病性病原.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验证,获得了一种虹彩病毒的大部分DNA序列.对保守基因MCP和ATPase的进化树分析显示,新病毒不属于虹彩病毒科下已知的任何一个属,拟定为凡纳滨对虾虹彩病毒(L
假交替单胞菌是一株分离自健康大菱鲆肠道,且能够提高对虾免疫力和抗病力的益生菌.本研究根据养殖环境条件优化其发酵对虾配合饲料的简易工艺条件,优化结果如下:接种量为2×108 cfu/g;料水比为1∶0.4;发酵时间为10 h;发酵温度为28℃,料糖比1∶0.1.发酵产物中菌浓度可提高到1-2个数量级,优化模型简易实用.为了探究假交替单胞菌发酵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的效果,选用640尾初体重为(0.23±
本研究评估了大菱鲆耐氨氮性状和体长、体重的遗传力以及他们之间的遗传相关,为大菱鲆耐氨氮品系选育提供技术参考.实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建立60个大菱鲆全同胞家系,其中选取建立时间相近的40个家系,在100日龄时进行荧光标记,混养一个月后开展氨氮毒性试验.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对所得结果的方差组分进行剖分.结果所得非离子氨对4月龄大菱鲆的72hLC50为1.80mg/L.4月龄大菱鲆耐氨氮性状遗传力为(0
中国对虾是中国重要的养殖品种,然而利用系谱估计中国对虾的遗传参数有不足之处,本实验的目的就是评价利用分子相关度的方法估计中国对虾抗WSSV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可行性.实验包含2015年的31个家系(包括4个半同胞家系,27个全同胞家系)和2016年的36个家系(包括15个半同胞家系,21个全同胞家系),共670个样品.对所有家系进行抗WSSV测试,记录每个个体的存活时间.利用15对不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分
为研究中国对虾幼虾(F.chinensis juveniles)耐低温的能力,本研究应用室内人工降温,从14℃开始,以2℃/d的降温方式,利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建立线性混合模型,通过ASReml软件,对99个不同的中国对虾幼虾家系进行了耐寒性能和生长性状的初步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幼虾的体重、体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0782±0.124和0.131±0.133,均为低等遗传力.而BW和BL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