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原因造成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以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主.其中,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软脊膜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出血直接流入脊髓蛛网膜下腔,本病较为少见,约占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0.05%-0.6%.现对临床中遇到的2例不同病因脊髓SA
【出 处】
:
2016河北省神经病学术年会、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京津冀脑血管病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原因造成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以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主.其中,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软脊膜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出血直接流入脊髓蛛网膜下腔,本病较为少见,约占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0.05%-0.6%.现对临床中遇到的2例不同病因脊髓SAH诊治过程做一简要回顾.“有生以来最严重的头痛”可作为SAH重要的诊断特征;头痛等脑症状可为脊髓SAH的首发症状,头痛可以与颅内SAH同样剧烈;临床上出现颅脑CT为阴性,明确有突发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的病人应尽早行腰穿检查明确诊断;患者证实SAH,但颅脑筛查未见明确病因,要警惕脊髓SAH的可能性;警惕脊髓SAH血液成分因脑脊液循环至颅内表现为颅内SAH的患者,胸背部疼痛及脊髓体征可能成为重要突破点,全面查体及询问病史尤为重要;重视SAH的病因筛查,“阴性”诊断需慎重,避免漏诊。
其他文献
P300评价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即使在患者还在微循环受损阶段。P300对于评价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在认知功能轻度受损时P300各指标己有所改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已减退,但却具有可恢复性,减轻抑郁程度可有效的提升认知功能,P300可作为评价抑郁症患者认知水平及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目前P300的研究不少,但问题也很多,如在以往的研究中只是对单个的因素进行分析,如对于脑梗死患者的P300研究只
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内,均存在广泛的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多种类型的胶质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包括施万细胞、卫星细胞等.此外还有N2G细胞、嗅鞘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层上皮细胞等多种特殊类型的胶质细胞.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丰富的实验数据证实,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多种神经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对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在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首次由Friediander于1893年分离于患大叶性肺炎病人的肺组织中,属肠杆菌科,兼性厌氧,无鞭毛,荚膜较厚,营养要求低,呈粘液状,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甄别.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大规模使用,在药物的选择性压力下,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菌株不断涌现,耐药率增强、耐药表型复杂、耐药机制多样,具
神经元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缺血性脑卒中可引起神经元的损伤,且缺血中心区及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损伤特点各不相同,但神经元缺血的损伤机制主要是由于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引起钙超载,从而增加谷氨酸兴奋毒性。此机制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减少神经元的死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缺血后神经元的再生机制研究也为神经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新的方向。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的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脑损伤非常严重,需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监测及治疗,如心电监测、呼吸机辅助通气、亚低温治疗及药物维持生命体征等处置,患者在NICU病房多不能随意搬动,其病情变化或病程进展过程中的评估及追踪如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亦受到极大限制.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类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大动脉炎、高凝状态等等.但是大约25%-4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找不到引起卒中的明确病因,这类卒中被称为不明原因卒中(Cryptogenic Stroke CS).Lechat等研究发现CS患者中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及有明确病
基于本体感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各国专家学者研发了多种定量检测本体感觉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关于本体感觉测量相关研究主要采用角度测量法,本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法,定量感觉检查法,事件相关电位法4种方法。
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NMDA受体结构及功能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NMDA受体异常激活与一系列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如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病等,从而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NMDA受体抑制剂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发挥了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症状或延长寿命,但可能由于NMDA受体拮抗剂作用广泛、选择性低导致的毒副作用限制了NMDA受体拮抗剂在临床的应
癫痫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神经系统常见病.目前世界各地的癫痫患病率在4‰-8‰,其中70%-80%癫痫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后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大约20%-30%却发展为慢性难治性癫痫.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增加了抗癫痫药物的可选择性.尽管目前的研究表明新型抗癫痫药物作用并未比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强,然而新型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少、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特点,故在治疗癫痫这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渐进性记忆认知障碍、情感性格及行为改变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详,治疗效果欠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AD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其作为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到2020年,AD将成为我国疾病负担排名第四的疾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