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肺栓塞发病人数逐年提高,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排行第三,病死率高,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常见肺栓塞的动物模型都是在研究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生物标记物在栓塞前后的变化规律.本实验旨在建立不同大小的自体血栓肺栓塞家兔模型,观察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并观察肺组织病理上的区别,总结不同大小血栓肺栓塞的差异. 方法:选择健康家兔12只,随机分成两组:3F组以3F微导管通过介入技术置管于股静脉
【出 处】
: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栓塞发病人数逐年提高,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排行第三,病死率高,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常见肺栓塞的动物模型都是在研究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生物标记物在栓塞前后的变化规律.本实验旨在建立不同大小的自体血栓肺栓塞家兔模型,观察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并观察肺组织病理上的区别,总结不同大小血栓肺栓塞的差异. 方法:选择健康家兔12只,随机分成两组:3F组以3F微导管通过介入技术置管于股静脉,注入自体血栓建立肺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5F组以5F鞘管通过以上方法建立模型;术前数据为对照组,右膈叶为病理对照区.监测动脉压、肺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分别在术前、栓塞时、栓塞后3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和3小时监测各项数据并做肺动脉造影,到达3小时未死亡立即处死.死亡后立即解剖取出肺组织固定,观察大体标本并作病理切片观察镜下区别.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成功建立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动脉压升高等症状.两组的MPAP都在15分钟和1小时出现一过性升高,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3F组的SAP在栓塞后持续下降,仅有1例在160分钟出现回升,5F组的SAP在栓塞后10分钟出现严重下降,之后就明显缓慢回升.大体标本3F组出现大面积肺栓塞及肺梗死,肺亚段及细枝动脉中可见血栓形成,偶见肺段动脉内有血栓;5F组可见局部肺栓塞形成,肺段及肺亚段肺动脉中可见血栓形成;对照肺组织良好,未见明显栓塞.病理切片栓塞部位均有炎性反应,血栓栓塞情况与大体标本所见相似,3F组部分可见坏死组织,5F组部分血栓内可见游离红细胞,疑似血栓自溶. 结论:本实验的两组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没有明显差异;在急性肺栓塞初期5F组的症状和体征要比3F组的严重,但比较建立肺栓塞之后的预后情况,5F组的远期恢复效果比3F组的好,存活率较3F组高.
其他文献
目的 骨折是放射科急诊检查中最常见的病种.X线平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漏诊率较高.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既能满足诊断需求又能减少病人搬动,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本研究是应用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及其后处理技术研究其对深在部位和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骨折和无错位骨折诊断的优势,探讨DTS对隐蔽性和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首先使用德国飞利浦X线机检査,发现DR片显示可疑骨折或临床体征明显但D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CTA检查方法,比较两种(PHILIPSBrilliance16排CT与SiemensSOMATOMDefinitionAS)设备在下肢CTA检查中对于检查结果的区别,以验证16排CT是否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特别是夜间急诊患者的检查).方法 1.选取4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分别用16排CT与128层扫描下肢动脉.2.扫描方法:16排CT:管电压120kV
目的 上腹部CT增强检查中,动脉期普遍采用团注追踪技术(BTT)提高定时的准确性,而门脉期则采用固定延时,即在动脉期后设置一定时间触发扫描.由于血液循环的个体差异,固定延时可能影响门脉期图像质量.本文的目的就是分析动脉期-门脉期固定延时对门脉期增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上腹部CT增强检查图像资料.均采用BTT触发扫描动脉期,延迟30s行门脉期扫描.动脉期序列图像中肝顶、肝门和肝底三个层面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为先天性胆系囊肿中最多见的一种.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以婴幼儿最多.婴幼儿以阻塞型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异性,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MRCP是一种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技术,采用3D重T2WI-TSE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和呼吸门控,获得薄层的连续图像,在工作站通过MIP进行二维或三维重组而获得多层面多方位的胰管、胆管树图像即MRCP图像
目的 在保证冠脉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探讨低剂量、低碘浓度结合迭代重建(IR)技术的可行性及检查前告知、呼吸训练及常规腹带使用等的重要性.方法收集3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5例,低碘浓度270mgl/ml对比剂+低管电压100kVp+SAFIRE算法重建图像)和B组(15例,传统的370mgl/ml对比剂+120kVp+FBP算法重建图像).比较两组之间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迷走锁骨下动脉(ASA)的CT表现,对比探讨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和迷走左锁骨下动脉(ALSA)CT征象差异.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行CT检查诊断为ASA的199例患者CT图像和临床资料,剔除26例因图像质量影响不能肯定是否Kommerell憩室或不能准确测量Kommerell憩室直径者,余下173例患者中,86例CT平扫,87例CT增强扫描,观察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 pseudopapillary epithelial neoplasm(SPEN),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s) and pancreatic pseudocyst using spectral CT,and to evaluate whet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瘢痕子宫下段厚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MRI检查的妊娠晚期(36-40周)患者74例,其中剖宫产史孕妇34例(剖宫产组),无剖宫产史孕妇40例(正常组)。分别测量两组孕妇子宫下段的厚度,着重分析孕妇的年龄、孕周、剖宫产史、剖宫产的次数、距上次剖宫产的间隔时间等因素对子宫下段厚度的影响。
一、故障现象:扫描可正常进行并完成,但是当扫描结束后,偶尔会出现如下故障:在自动预览窗口和病人存储数据库中都无任何新增图象出现。二、故障判断:1、错误表信息:IRF板没有足够的采集数据传送到DRF板。
目的 采用CT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评价漏斗胸患儿手术前后心脏形态变化程度. 方法 选取于我院胸外科行手术矫形的漏斗胸畸形患儿51例,术前、术后行胸部CT检查,在胸骨凹陷最明显层面测量Haller指数(HI)、心脏指数、心脏旋转角;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心室前后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各测值术前术后的变化程度及差异,并比较各数据与HI的相关性. 结果 CT的各项指标术前与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