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纤维素树脂的制备及表征

来源 :第四届全国生物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dayede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氯化,胺基取代的方法对纤维素进行改性,采用超声包埋法制备磁性纤维素胺基树脂;采用FTIR表征了磁性纤维素胺基树脂材料的官能团特征,确定了磁性纤维素树脂中胺基和磁性物质的存在;利用XRD分析了树脂材料结晶度变化情况,说明二乙烯三胺与氯化纤维素树脂发生反应:通过热失重分析,证明了树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游离皮瓣修复手背部热压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11年2月,采用五种游离皮瓣修复手背部热压伤患者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16~45岁,平均24岁.均为热压伤后7~21天进行二期修复,皮瓣面积7cm×5cm~18cm×16cm.21例供区自下腹部取全厚皮片植皮,6例行下腹皮瓣修复者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0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7例伤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分别于术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骨皮瓣移植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足部骨与软组织缺损5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嵌合腓骨皮瓣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4例.皮肤缺损面积6cm×3cm~15cm×6cm.骨瓣切取范围2cm×1cm×0.8cm~8cm×3cm×2cm,皮瓣切取范围7cm×4cm~17cm×7cm.血管吻合均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骨瓣以钢
目的 评价上肢皮肤缺损急诊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2期游离植皮的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我科急诊上肢皮肤缺损患者行清创,VSD引流,2期取腹部或大腿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治疗63例。结果 手背皮肤缺损29例,腕部皮肤缺损12例,前臂13例,前臂腕部及手部皮肤缺损9例。缺损面积5cm×8cm~15cm×30cm,腹部取皮17例,大腿取
目的:总结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的供区选择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2年8月,收治37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25例,女12例;年龄17~63岁,平均31岁.交通事故伤27例,机器压伤6例,重物压伤3例,肿瘤1例.缺损范围4cm×1.5cm~25cm×13cm,合并有骨缺损6例.病程36天~1年.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皮瓣15例,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9例,游离足底内侧皮瓣2例(其中合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术式的手部掌侧及背侧带蒂皮瓣和前臂骨间背带蒂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等带蒂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手部开放性外伤致手掌部及手指部皮肤缺损及皮肤缺损伴肌腱、骨及骨关节外露创面共280例.手术中分别采用掌背逆行岛状皮瓣143例,骨间背动脉岛状逆行皮瓣10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31例.结果:280例带蒂皮瓣修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切取中注意问题,尽可能减少供区并发症。方法 分析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并发症25例。查阅所有病人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并发症分类分析形成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股外侧皮肤感觉减退10例;植皮部分坏死8例;股外侧肌肉部分坏死3例;股四头肌肌力减退2;深部血肿形成l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切取中应尽可能减少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Background: Keloids that cause unacceptable disfigurement to the affected individuals often require surgical excision with a tension-free closure.This paper report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pedicle
会议
会议
目的:为解决临床血管供体不足及输尿管狭窄等疾病原因造成的大量管状结构的需要,以去细胞生物支架为基础进行器官重建.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及曲拉酮等去污剂处理大鼠血管及输尿管等管状结构,去掉管状结构的细胞,保留其支架轮廓.并将血管及输尿管去细胞生物支架原位移植入大鼠体内.分别于1周、2周后取出,并以HE染色,免疫荧光等鉴定方法对重建效果进行鉴定.结果:肉眼可见重建血管与正常结构形态一致.HE染色可见血
目的:探讨体外利用超声微泡转染技术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大鼠失神经肌萎缩,观察大鼠胫骨前肌肌湿重及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右坐骨神经损伤模型;A组:将微泡造影剂与NSCs孵育培养并行超声辐照,之后体内移植;B组:微泡造影剂、NT-3蛋白与NSCs孵育培养并行超声辐照,之后体内移植;C组:携NT-3基因片段的质粒、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