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国内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调研和对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内蒙古师范大学进行校本培训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在培训模式中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评价方式和培训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依据,同时为内蒙古其他高校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借鉴指导。
其他文献
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所曾经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采用客观的并且可以验证的数据,进行了全球性的大学排名,自2003年公布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沿用相似的思路和指标体系,对世界大学在5大学科领域的学术表现进行量化评价,重点分析中日两国的名牌大学在这些领域的学术指标上的表现,并与各领域百强大学进行了对比。
本文首先概述日本高等教育评估的现状及其历史背景,以此作为国内逻辑,讨论Burton Clark三角模型出现的大学、政府、市场参与大学评估的形式,力量均衡和变化。通过参考Merginson and Rhoades的论述,总结当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与之相关的评估的争论,探讨以不同于国内逻辑的形式出现的评估的国际逻辑的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大学教授队伍的资质开发(FD)的理念和目的及其制度化过程,以FD制度化与大学评估制度化的关系为重点,探讨了大学评估的现状及课题。其结论明确了大学评估是在与FD制度化的密切关联中达成其功能;两者的达成目标为大学学术事业的质量保证;以提高作为专业技术职务的academicprofession资质为目的;课题为学问(scholarship)再建及质量保证等问题。
本文首先论述中日两国本科课程的变化与动向,指出在极大的程度上而言,中日两国主要是参照美国模式,积极推动各自国家的本科课程改革。通过分析美国一般教育的理念与实质、其产生作用的社会环境、美国高等教育的特性以及中日两国的现状,对中日本科课程改革与美国模式做了比较,指出借鉴他国模式改革本国的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二战后日本在大学教师培养方面的变化之一是其国际化。本文依据各种全国统计资料分析日本大学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以及全体外籍教师的动向,同时实证分析外籍教师中数量最多的中国籍教师,集中探讨中国籍教师在日本的动向。
本文就大学中对“优等生”的特别举措,对学生进行意见调查,并分析其特征。为此设计了一方面对这一举措的制度化持有怎样程度的积极性意见进行提问,另一方面列举出10多条有关对“优等生”支援和奖励的项目,对每个项目要求标出积极性程度的问卷。用此问卷对大学生实施调查,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并进行说明。指出:对于面向“优等生”给予怎样的支援与奖励并形成制度化,希望能成为一份基础资料。
本文通过论述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从教到学的重心转变,探讨了使研究性学习成为标准的必要性,并且借鉴国内外大学在探索研究性学习上现有的实践经验,构建研究性学习体系来带动教学模式创新。
介绍了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及来源,指出进行知识管理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探讨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管理的有效措施。
国家组织的一系列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表明,由于惯性意识和教学任务的牵制,在职教师的成长步履艰难。而职前的“未来教师”却有足够的时间、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心理准备去接受新的理念和技术,若能在职前大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就能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本文立足反思性教学,着眼于信息技术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依据本院实践提出了信息技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模式。
我们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汉族教师与少数民族教师在教育技术素养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了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建议,以及继续开展此调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