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英国1843年出版的《图说中国》,用128幅精雕细刻的版画,保留下了近代中国开端之时英国人对大清帝国最直观的影像书写,为提供了照相术成熟以前,有关中国社会大量丰富、可视的历史信息.该书以英国式的弥漫性叙事,描绘出晚清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物产及风俗民情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并在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它既保留着17-18世纪欧洲"中国热"的余温,也让看到了"东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1843年出版的《图说中国》,用128幅精雕细刻的版画,保留下了近代中国开端之时英国人对大清帝国最直观的影像书写,为提供了照相术成熟以前,有关中国社会大量丰富、可视的历史信息.该书以英国式的弥漫性叙事,描绘出晚清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物产及风俗民情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并在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它既保留着17-18世纪欧洲"中国热"的余温,也让看到了"东方主义"的滥觞肇迹,对于了解和研究晚清中国在西方形象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受到由外到内、由内及外两个方面的作用力,表现出延续与断裂、传承与消解等复杂形态.人生礼仪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本文以裕固族传统人生礼仪中的剃头仪式为案例,通过一次剃头仪式的影像记录过程,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传统仪式当前的空间场域转换和仪式中的价值追求变化展开分析,尝试阐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重构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日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与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领土问题和战后责任问题等密切相关,其中以靖国神社问题为代表的历史观矛盾也常常被认为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首要问题之一.靖国神社问题主要是指日本总理和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所引发的各种外交问题和历史分歧,包括首相参拜、非日籍军人合祀、他国遗属诉讼等.从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开始,靖国神社问题就成为中日之间乃至东亚地区重要的外
"影像"的出现源于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影像与历史建立起关系,并成为一种潮流,与后现代史学中历史叙事的多元化趋势有关.随着影像历史的兴起,"影像史学"的学科诉求也随之出现.但是,如果试图将"影像史学"设定为一种学科存在,其不仅需要清晰界定学科对象,同时也需要在方法论及学术诉求等方面厘清思路.根本上说,影像史学应是一种实践史学,如果将其纳入公共史学的领域,或更有利于学科目标的
历史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各种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不仅在服务和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人类研究自身发展的历史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在各地保存的大量历史档案,因为其资料的真实性、丰富性、鲜活性,则历来为史学研究者,尤其是地方史学研究者所青睐.然而,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历史档案这种服务社会,服务史学研究的功能和作用,借助多种载体存储人类活动的信息,还原人类活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心理的吉祥观念所形成的艺术形式,这种华夏特有的观念艺术,是传统建筑艺术中璀璨的珠宝,是中华吉祥文化的象征,也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民居建筑中的吉祥纹样装饰种类繁多、寓意丰富、构思巧妙,展现了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祈福纳祥的审美情趣.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是以众多的抗战影像形式走进入们的视野,并且唤起大家最悲壮也最亲切的历史记忆.当战争过去了越来越久远,唯有那些记录了战争进程的影像,成为传承历史和见证历史的最真实最生动的载体.
随着档案资料的逐步开放与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50年代的研究已经成为党史、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即是苏联模式.无论是以苏为师或是以苏为鉴,苏联始终在毛泽东时代的政治文化领域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对于中共自建国到确立统治合法性过程中的苏联因素,以往研究更多集中于高层政治、外交、军事等层面,对其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力研究不够.近年来这一局面有所改观,从苏联专家
《老照片》确实是一本由专家学者和广大平民百姓用照片和文字编写的私人叙事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照片为主线或中心,或以图领文或图文互动,老照片或其他有关图片始终处于文章的中心位置,而不像一般意义上的图书插图或配图处于服务或辅助于文字的配角地位。《日本侵华图志》是一部史无前例的揭示日本侵华历史影像图书的典范之作。笔者借此机会呼吁历史学者重视图片史料等影像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将历史学利用社会
鸦片战争以降至建国前,国内各式政权始终难以达到真正的政治现代化.在1963年的红色"献礼片"《朝阳沟》中,大致可以见到七处对历史现实有所折射的电影场景.这七处电影场景及其反映的历史现实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含义,其中某些能表现中国共产党当时对国内各类资源的空前动员能力,某些又能表现党实现这种动员的原因或手段.对上述场景、历史现实以及政治含义的详细考察有助于理解党在建国初期对国内各类资源的集中整合能力,
历史影像对于过往某段历史未曾经历者影响颇大,在极端强调政治的年代,历史影像作为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其画面、剧情或是其被生产本身都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性和历史意味,这也导致当时社会集体记忆的泛政治化.到了多元文化相互竞争时代,历史影像的转变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固有记忆的解体和重构.从再现历史、建构记忆的角度来看,影像史学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乃至一种历史书写手段,其必须对历史主体和历史真实保持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