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胁迫的社会经济概化因子定量研究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流域水环境胁迫为切入点,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分别采用CCA分析和PCA与CCA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社会经济指标体系与水体理化指标的关系,从而探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水体存在显著影响的社会经济概化因子。研究表明,采用PCA与CCA相结合方法能够更科学有效地提取社会经济概化因子,即人均耕地面积、笫一产业从业人数和农民人均收入。研究结果利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对流域水生态环境胁迫程度的比较,能够为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就政府如何激励居民实施低碳行为和政府如何激励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建设这两类问题,通过建立模型,用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思想来讨论激励机制设计,得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制定相应机制,使得在碳排放减少量一定时候,改善居民的效用函数和企业的成本函数及额外收益函数,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由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四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要素之间是否协调影响到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文章首先构建了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的标准化与相应权系数方法,提出了协调度评价模型,最后以四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平市从2005-2008年协调度呈现“倒V字型”化趋势,并针对协调度降低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低碳经济是未来中国发展转型的重要导向,本文以广西为具体分析对象,提出了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认为正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广西,应当紧密围绕“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战略思路,以“低碳产业”(尤其是工业)和“低碳城市”为两大主线,重视全过程控制、碳等级管理、投入产出比和系统优化等创新思维,建设能源、产业、技术、投入等相关支撑体系,制定适宜对策,使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又一条主干线。它的修建必将为沿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提高沿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点轴理论是研究以铁路交通等线性发展纽带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成熟理论。本文以点轴理论为基石,系统分析了铁路沿线主要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现状,指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经济带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
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当前全球的碳减排压力已经制约着我国经济按传统模式发展。本文为探寻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对近20年来全国以及西部地区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西部地区无论是在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增速上都明显高于全国,而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速度低于全国水平,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西部地区近10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及其高耗能的资源开发型产业结构所至,此现状无法实
在“低碳经济”全球呼声四起的背景下,湖南要实现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催生一些带有低碳性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导致产业资本的重新配置,也能加快湖南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湖南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有选择地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在发展低碳能源战略上注重节能和提高能效,努力打造低碳产业群,同时还应加强对低碳经济的科普宣传,才能实现由制造经济向低碳创新经济的转型。
从绿色经济的角度,分析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绿色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机遇、优势条件及面临的困难,对高新区的未来绿色经济产业发展重点进行研究,认为依托丰富的资源、能源、军工、劳动力、自然生态、气候、政策等优势基础条件,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制造、节能环保等五大绿色经济产业是引领贵阳市从传统工业体系向现代工业体系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发展必须摒弃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转而遵循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模式,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北碚区作为重庆“一圈两翼”、“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庆主城新的增长极,如何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低碳城市发展到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北碚作为个案研究对象
低碳旅游与循环经济存在着共同发展的基础,即低排放与高利用。湖南发展旅游面临着能源缺乏、旅游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通过对旅湘游客的问卷调查、游客碳足迹及旅行社旅游线路安排的分析,提出构架湖南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系统,以期实现湖南旅游产业的创新和旅游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以及水资源演变的“自然-人工”二元驱动特性凸现,传统的水资源监测难以满足现代水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的需求,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现有水资源观测站网存在的地基站点稀疏、布局不尽合理、监测手段落后和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客观性、整体性、共享性、信息化、经济性五大监测站网优化原则。以气象与水文监测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与标准,水文、气象及生态监测研究新成果为优化依据,以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