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以心理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探索某国有企业一线青年工人的心理需要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为青工管理策略提供参考。研究过程:采用Robbins个人偏好量表与SCL-90量表,共调查某国有企业员工971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202人(20.1%);35岁以下青工769人(79.2%)。工龄3年以内、4-9年和10年以上的青工分别占15.1%、46.7%和38.2%。研究结果:青工的生理需要(31.02±0.32)和安全需要(31.29±0.27)得分显著高于管理人员(28.92±0.54,29.40±0.46;F=10.99**,F=12.00**),归属需要二者无显著差异,而尊重需要(30.00±0.26)和自我实现需要(31.16±0.34)得分则显著低于管理人员(31.48±0.44,33.64±0.58;F=8.20*、F=13.21**);不同工龄组青工比较,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分最高的是工龄10年以上青工组(32.74±0.45;32.29±0.38),对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最为强烈的是工龄3年以内的青工组(28.85±0.66;33.87±0.77),尊重需要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青工SCL90总均分(0.91±0.69)和阳性症状痛苦水平(1.69±0.55)都显著高于管理人员(0.72±0.59;1.53±0.44),其中除强迫因子分无显著差异外,其余8个因子的均分都显著高于管理人员。对低级需要更关注的青工组SCL90总均分(0.95±0.71)显著高于更关注高级需要的青工组(0.83±0.65)。研究结论:一线青工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比技术管理人员得到更多的关注,应当根据不同群体各自不同的突出心理需要类型确立管理策略:如要提高一线青年工人的工作保障性、安全性,而且要为工人设计升职空间与职位发展空间,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工龄在3年以内的青工,当促进其社会交往,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建构其职业发展的愿景与规划,以满足其强烈的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工龄在四年以上的青工,要依据其尊重需要建构相关激励机制,为工龄10年以上的青工,则以减少工作倦怠、提高薪资收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