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峪关的修筑及与周边游牧民族的边防关系

来源 :嘉峪关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甘肃省历史学会第24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ly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峪关是明代西北边陲的重要关隘,明初政府迫于复杂多变的边防形势,在加强西北游牧民族管理的同时,进行了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修建.本文根据一些史料和研究成果,通过对嘉峪关修筑背景的分析,将嘉峪关长城体系的修筑情况,以及嘉峪关与周边游牧民族的边防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其他文献
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但其在中国历史上开始的中西文明的接触碰撞,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相互滋润,使人
会议
河州既是自古连接中外的路上丝路的一个交通枢纽,也是唐宋以来沟通农牧牧业两大经济文明的茶马互市的重要地区,更是自古以来多族群频繁迁徙流动、生息繁衍而又交往融汇的民族
会议
嘉峪关地处河西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明代嘉峪关作为边镇,主要发挥军事防御、控制朝贡贸易的职能.虽然清政府较明朝更为重视河西的经营,但清代初期嘉峪关的职能并未
西北铁器时代早期(公元前10世纪至前5世纪)是丝绸之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阿尔泰、南西伯利亚地区的斯基泰文化—塔加尔文化与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阿尔泰
在古代历史上,长城是作为保证边防安全的军事工程而出现的。甘肃境内,长城遗存很多。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末,两千多年间,有好几个朝代或多或少地在甘肃修建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
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的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内涵的丰富性、构成的整体性、价值的动态性和文化的兼容性特征,是国际文化经济交流的桥头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屏障带、甘肃文化经
史前时期河西走廊沟通内外交流的东西南北道路已经形成,它和秦汉以来的丝绸之路在走向上有很大程度的吻合性。因此,笔者将史前河西走廊的交通,命名为“前丝绸之路”。但是由于考
十六国时期从匈奴族刘渊建立汉政权(304年)始,至北魏灭北凉(439年)统一北方止,可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乱世.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错综复杂动乱不休,使中国北方陷入战
会议
在边陲内地化的进程中,嘉峪关固有的防御功能逐渐被弱化,稽查行人、向商旅征税显得更加重要.嘉峪关监督设置于光绪七年.监督正式履职是在光绪十年.嘉峪关征税开始于光绪十一
目的:对国内当归药材商品规格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做全面的了解.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与市场调查的方法对国内当归药材的商品规格进行综述性研究,结果:中国当归药材商品规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