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散剂是中成药的基本剂型之一,也是固体制剂制备的基础.研究古今中药散剂的制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本草考证梳理了传统散剂的制备方法的演变过程,同时,结合自身经验与体会,对现代散剂生产与科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提升散剂的制造水平,促进中药传统剂型的传承与发展.
【机 构】
: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7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学术年会暨“江中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剂是中成药的基本剂型之一,也是固体制剂制备的基础.研究古今中药散剂的制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本草考证梳理了传统散剂的制备方法的演变过程,同时,结合自身经验与体会,对现代散剂生产与科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提升散剂的制造水平,促进中药传统剂型的传承与发展.
其他文献
中药中很多活性成分是难溶的,其进入体内后生物利用度不佳,严重阻碍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增大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需要找到一种安全无毒的溶媒来增加它们的溶解度,而混合胶束系统可以很好的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国外已经有了较广泛的应用,而其是否可以很好的应用于中药,近年来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热点包括混合胶束组成系统、混合胶束制备及质量控制指标等.本文将从混合胶束的常用
千百年前藏族医药学的文字开始被记载下来,公元8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多且分布广泛.现今这些承载着厚重藏民族文化的也是中华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载体的珍贵古籍,正在因为各种原因从我们身边流失.对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抢救性整理是对民族共同心理的历史积淀的抢救.
黄芩苷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中药活性成分,但由于其水溶性小、生物利用度低,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该药的新制剂和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l0年来黄芩苷制剂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关于其纳米制剂的研究近况,期望为难溶性中药活性成分的相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由于热力学稳定性及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优势,微乳化技术已广泛渗透于各种给药途径的制剂,而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论文归纳国内外最新的文献报道,从微乳的分类与特点、形成理论、制备方法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中药微乳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思路.
橡胶膏剂属透皮给药系统外用药剂型,已经成为国内运用最广泛的透皮给药制剂.随着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橡胶膏剂相关问题已成为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橡胶膏剂产业化发展主要受原辅料质量、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质量控制影响,因此当前橡胶膏剂生产研究应主要针对上述问题,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研发力度,逐步改变该产业长期存在的“低、小、散、多”状况,才能顺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促进产业升级。
阿魏酸(Ferulic Acid)是桂皮酸(又称肉桂酸)的衍生物之一,是川芎、当归等许多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阿魏酸因其特有化学结构而具有良好的皮肤透过性.本文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是一类能够促进制剂中的药物更快或更多地透入皮肤内或透过皮肤进入循环系统,从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大类物质。目前,它
辣椒碱(Capsaicin)是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果实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极其辛辣的香草酰氨类生物碱,主要分布在辣椒籽及果皮内表面之中.近年来辣椒碱在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对其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透皮给药特性有经皮通透性,皮肤刺激性;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皮肤条件,药物浓度等;辣椒碱透皮给药新剂型有传递体,环糊精包合物,微乳制剂。目前辣椒碱透皮给药的研究国内外的报道逐渐多,辣椒碱的软膏、凝胶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本文综述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简要阐述了几种制备方法的利弊,并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目前己有很多,但是每种方法都相对有不足之处。热乳匀法制得的SLN粒径小且分布窄,但由于长时间高温条件,不适于热敏性药物:冷乳匀法使药物暴露于热环境中时间短,适用于对温度极敏感的药物,但该法制得的颗粒粒径大且分布广;微乳注得分
中药巴布剂是具备优良的柔韧性和黏着性的新型贴剂,在临床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报道中,中药巴布剂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的症状、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患者的欢迎.本文针对巴布剂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中药巴布剂作为药物透皮制剂,与散剂等传统内服剂型相比,又具有如下优点例如,使用方便,可随时使用或停止药物治疗,较适合用于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或口服给药作用不明显的病症。生物利用度高,可避免胃肠道中pH值
靶向给药系统是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将药物选择性的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具有提高药效,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等优势.目前,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现阶段的研究大多数以单一中药原料药物,而对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的研究屈指可数,这与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尚不明确,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然而,中药靶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