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墨烯增强拉曼散射效应(GERS)是近期发现的只有化学增强机制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1-3]。激发波长的依赖性研究是研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GERS体系对激发波长的依赖性,获得了GERS和非GERS体系的拉曼共振轮廓,发现两者具有截然不同的共振轮廓。以CuPc分子为例,在非GERS体系中,由于分子的自吸收作用,在共振条件下(如CuPc的Q带吸收共振),发生拉曼散射的
【机 构】
:
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巴西米纳斯吉纳斯联邦大学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增强拉曼散射效应(GERS)是近期发现的只有化学增强机制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1-3]。激发波长的依赖性研究是研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GERS体系对激发波长的依赖性,获得了GERS和非GERS体系的拉曼共振轮廓,发现两者具有截然不同的共振轮廓。以CuPc分子为例,在非GERS体系中,由于分子的自吸收作用,在共振条件下(如CuPc的Q带吸收共振),发生拉曼散射的光子会进一步被分子吸收而不能进入检测器被检测到,从而不能获得其Q带共振轮廓,而在GERS体系中,Q带入射和散射共振轮廓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来,表明石墨烯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分子间的自吸收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的振动模,其入射共振峰和散射共振峰之间的能量差体现出明显的声子能量依赖性。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维度已成为调制物质结构和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当材料由三维结构变到二维、一维和零维时,其几何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将发生显著的变化。特别是石墨烯的发现打破了二维单层原子晶体不可能存在的理论推断,引发了目前人们对二维单层原子材料的研究热潮。对二维单原子层材料的深入、系统的研究能为研制高性能功能纳米材料和器件提供契机,是纳米科学领域中产生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除石墨烯以外,BN
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在纳米光电探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其优点包括(i)纳米尺寸,适合器件小型化并具有纳米空间分辨率;(Ⅱ)单晶晶体质量,光电转换效率高;(Ⅱi)一维结构相关的偏振探测能力;(iv)表面及掺杂效应引起的高增益;(v )大比表面积,可通过表面修饰增强光电性能;(vi)能带可调,光谱检测范围宽;(vⅡ)可应用于柔性器件等。在此报告中,我们对基于Ⅱ-vi族、石磨烯,以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化合物是一类特殊性能的光功能材料。本实验室以苯并噻唑为母体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聚集荧光增强(AIEE)性质的ESIPT化合物。
光控自组装材料洁净方便、反应灵敏、响应迅速,设计合成水溶、双亲、生物相容性好的聚合物在药物传输及释放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常嵌段聚合物符合这些特点,但合成上较为繁琐。
石墨相C3N4被证实在可见光照射下对同样具有可见光吸收的染料污染物有很好的催化降解能力[1],然而这种光催化剂对在可见光区没有吸收的氯酚类污染物的光降解效果并没有得到实验研究。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通过恒电位聚合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表面原位沉积将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导电薄膜,其结构与性能特征通过FTIR,TG-DTA,FE-SEM,HR-TEM,CV和EIS确证。
关于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体系的烯桥基本局限在五元环,而六元环体系的烯桥由于受到芳香性的制约则较为少见。我们巧妙地提出了以具有强吸电子性的二苯并噻二唑为六元环烯桥,成功地实现了溶液及晶体的高双稳态、荧光开关效应,突破了传统六元环烯桥闭环体不稳定偏见,甚至实现了闭环体的成功分离。
吡咯衍生物广泛存在于生物碱等天然产物中[1],由于吡咯的高度富电子性和对酸和氧气的敏感,吡咯等富电子含氮杂环的烃化反应仍是较为困难的课题。
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是一种可以利用电能改变自身透光率的器件,将其用于新型建筑物及车辆中的节能采光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1]。
铁氢化酶是存在于自然界低等藻类中的活性酶,具有高效催化还原质子产生氢气的能力,其催化活性中心是一个含多羰基的[Fe2S2]簇。以铁氢化酶活性中心为催化单元,通过模拟光合作用构筑人工光致产氢体系是近年来光催化制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