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W引弧过程的研究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MAW工作在射流过渡模式时可获得极低的焊接飞溅,但是在一些焊接应用和表现了较大的焊接飞溅量.研究结果表明,此时的焊接飞溅主要来自焊接引弧过程.通过GMAW焊接电流、电压波形及高速摄像图像的分析表明,从焊接引弧到稳定的射流过渡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未达到稳定射流过渡之前的熔滴过渡形式为不规则的短路过渡与大颗粒过渡的混合,所以会产生大量的焊接飞溅,即引弧过程是不稳定的过程.传统的GMAW焊机通过优化引弧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引弧过程,但现有技术本质上的缺陷,制约了引弧后焊接电流不能迅速提升到射流过渡所要求的临界电流量,因此也就无法在引弧后快速达到射流过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电流主动控制式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GMAW引弧过程,在引弧后极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的射流过渡.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引弧过程中的焊接飞溅,显著地表现在降低粘着在焊枪喷嘴和导电嘴上的焊接飞溅.
其他文献
压痕法作为近年来出现并已得到工程应用的一种新型残余应力测量技术,正在受到日益重视.目前通过应变增量计算残余应力的方法仍然是通过事先实验标定,测量超强匹配焊缝中的残余应力时采用的仍然是母材的标定系数,如此会带来严重误差.本文首先对压痕周围物理变形场进行了深入分析,继而提出一种计算焊缝残余应力的近似修正方法,从而使焊缝应力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本文对钛合金TC4(Ti-6Al-4V)的线性摩擦焊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焊接工艺参数对热输入和焊接质量的影响,指出了线性摩擦焊飞边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典型焊件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指出按照焊合界面附近的变形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完全变形区、部分变形区和未变形区.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上超细晶粒钢的研究开发的主要进展,并对其焊接技术基础研究进行总结.中、日、韩三国超细晶粒钢(超级钢)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已结束,在理论上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深入研究对指导轧钢技术,获取超细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国均在实验室研究出超细晶粒(小到1μm)钢,中国率先进行了工业规模生产.超细晶粒钢的焊接问题十分令人关注,并已进行大量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热影响区软化问题是焊
搅拌摩擦焊接(FSW)是1991年有英国焊接协会发明的一种新型的焊接工艺,主要适用于溶化焊接性能差的材料以及不用厚度和不同材料的板类构件的焊接.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的焊接构件力学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搅拌摩擦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形式进行了研究,纵向残余应力是主要应力,纵向残余应力沿焊缝中心线并非严格对称.纵向残余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HAZ的边界上或者搅拌区内.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可以对焊接工艺参数进
研究了高强Al-Cu合金2219MIG焊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2219铝合金焊缝显微组织为α(Al)+α(Al)-CuAl共晶,焊接接头中焊缝硬度值最低,焊缝拉伸性能最差,因此焊缝为焊接接头最薄弱区.2219铝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远低于母材的力学性能,强度系数仅为母材的63.2﹪.焊接接头经过人工时效处理,降低了焊接接头塑性,提高了接头强度,强度系数达到母材的67.6﹪.
针对目前国内常用的AlO/6061Al及SiCp/101Al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焊接难题,提出了无夹层液和扩散焊、冲击扩散焊、钛合金填料TIG焊及激光原位合金化等焊接新工艺,对几种焊接新方法的原理与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初步分析,展示了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焊接性研究的新思路.
本文进行了铝合金与工业纯铜、铝合金与低碳钢的搅拌摩擦焊接实验.实际焊接了对接接头、丁字接头、搭接接头,观察了焊接接头组织,测量了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用搅拌摩擦焊方法代替熔化焊方法焊接异种材料,可以获得组织致密、无缺陷的接头,接头强度较高,且工艺适应性、结构适应性较好,焊接工艺参数、各组元在焊缝金属中的比例等形成良好的焊缝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给出了在高级建模系统SolidWorks上开发机器人弧焊离线编程系统的方法,成功地开发出了一个功能较全的、实用化的机器人弧焊离线编程系统.本文给出了该系统的对象模型,并对各基本功能模块的功能进行介绍.
本文以钢制压力容器的生产制造为应用背景,在实现对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焊接工艺指导书WPS等进行编制、检索、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了根据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和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等行业标准,由PQR或WPS智能推理生成焊接接头工艺卡以及对焊接材料消耗的计算和汇总,最终生成指导焊接生产的焊接工艺规程.同时,系统实现了用户管理和文档编制流程管理
介绍了微型零件常用点焊电源输出的调节原理及特点,试验测试了单相逆变点焊电源和不同频率的三相逆变点焊电源输出的电流波形,探讨了精密电阻点焊的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试验结果表明三相逆变点焊电源比单相稳定,采用较高逆变频率的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的控制精度高、电流稳定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