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来源 :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下游地区最近几年围绕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结合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了实证性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发现了距今9000-11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稻作遗址;揭示了史前水稻在栽培环境中的驯化历程;发掘了河姆渡和良渚文化史前的稻作农耕遗迹,研究了史前稻作农耕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以及该地区稻作农耕发展的地理特点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关系.综合最近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长江下游地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栽培稻驯化历程和稻作发展过程,是栽培稻和稻作农耕文化的起源之一;稻作农耕从山地丘陵向水网平原地带发展的地理特点与全新世海平面下降有关;平原地带的史前稻作开始于开垦湿地草原,具有大面积、没有完善的灌溉系统,耕作粗放、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农耕特点,可能是火耕水耨的原始形态。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区域主义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为了分析CAFTA对成员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理论界
本文运用中国2001-2006年30余个行业的数据,通过考虑行业的外部金融依存度,并区分不同行业的技术含量,考察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不同行业贸易竞争力的关系。基于目前已有的相关
会议
本文是对Celliniand Lambertini(2009)的模型应用于不同区域企业竞争的拓展。从企业R&D合作的视角阐述了地区政府在怎样的环境下选择区域合作。通过比较独自研发和结成R&Dcar
会议
会议
会议
六世纪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以及“旱稻第十二”)触及了植稻技艺的主要方面.搜集梳理经典文献以及历史学、考古学、农史学等多领域相关研究现有成果,对《齐民要
包世臣的《郡县农政》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上的优秀作品之一.该书表明,鸦片战争前后,江淮等地农民所从事的大量农业技术活动,与水环境发生具体、内在而紧密的联系.针对稻、
西汉时期的代田区田方法带有显著农业技术推广性质,过去学界给予代田区田较高评价,从农业技术和土地利用技术方面考察,似有修正必要.代田精耕而不细作,区田细作而不精耕,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