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普遍存在于创伤后人群中的典型消极心理反应,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同的人群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现有的研究发现,PTSD的典型变化趋势主要存在症状水平持续高、逐渐降低、逐渐增高和持续低等几种类型。其中,PTSD症状水平持续低的创伤者被认为是复原的个体(Bonanno&Mancini, 2012)。实际上,复原不仅表现在消极症状的降低,而且还表现在积极心理反应的增加方面。基于此,忽视创伤后积极心理变化的特征,仅依据PTSD水平持续低的特征来表征创伤复原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实际上,创伤后的个体在与创伤事件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也会报告出积极的心理结果,例如创伤后成长(PTG)。研究也发现,作为创伤后积极心理结果的PTG与PTSD之间具有共存的特征。不过,现有关于创伤后心理反应变化趋势的研究多集中在PTSD或PTG方面,这忽视了两种反应共存的性质,势必无法全面了解创伤者的心理反应的变化特征。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局限,本研究基于PTSD和PTG共存的观点,考察PTSD和PTG的联合轨迹。研究于汶川地震1年后,在地震极重灾区抽取1257名中学生进行研究,分别于汶川地震1.5年和2年后进行追踪调查;所有被试都接受PTSD量表、PTG问卷和创伤暴露程度量表的测查,潜在增长混合模型被用来检验PTSD和PTG的联合轨迹。结果发现,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PTSD和PTG存在五种联合变化轨迹:PTG降低组(8.1%)、应力组(7.3%)、延迟的痛苦成长组(4.1%)、成长组(6.4%)和痛苦成长组(74.1%)。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应力组青少年相比,年龄越大的青少年越可能属于PTG降低组[OR=1.28,95%CI=1.03~1.59]和痛苦成长组[OR=1.43,95%CI=1.19~1.71],男性青少年更不可能属于成长组[OR=1.28,95%CI=1.03~1.59]和痛苦成长组[OR=0.56,95%CI=0.34~0.95],创伤暴露和主观害怕更可能属于痛苦成长组[OR=1.06,95%CI=0.99~1.13;OR=1.16, 95%CI=1.05~1.27]。这些结果说明了PTSD和PTG的联合轨迹具有异质性的特征,也说明了成长是消极症状降低和积极结果增加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