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雷达法的非饱和黄土介电特性及界面反射机理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地质雷达方法研究西部黄土的介电性能以及不良地质的成像特征。对非饱和黄土相对介电常数与电导率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分析了黄土相对介电常数与其固、气、液各相的内在关系;提出在不同压实度与含水率下的黄土介电常数、电导率的数理关系;以及不同地质雷达天线频率对黄土含水率-介电常数物理关系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如下:非饱和黄土相对介电常数与黄土含水率和压实度呈正相关的数理关系;相同的黄土试样测试的相对介电常数与地质雷达天线主频的大小正相关;不同含水率的非饱和黄土界面反射数值模型表明,含水率越大,地质雷达回波强度越大。以上结论对非饱和黄土工程的地质雷达法探测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高温岩体地热开发过程涉及一系列高温花岗岩遇冷水性质劣化甚至破裂的问题.按照ISRM2014建议方法,采用半圆盘三点弯曲(SCB)试件测定了不同温度花岗岩遇水急剧冷却后的I型断裂韧度.结果 表明:三点弯曲试验载荷-挠度曲线随温度的不同,其曲线表现形式也不同,500℃之前,近似表现为线弹性,600℃之后表现为线弹性、弹塑性及塑性流动;从常温到100℃,遇水急剧冷却后的花岗岩断裂韧度随温度升高有上升的趋
某磷矿区所处地形山势陡峻,沟谷深切,海拔为860~1200m,区内岩体破碎,伴有大的断裂,矿体为中厚,呈缓倾斜层状产出,开采水平距地表最近处(河流)约150m 高差。为了安全、合理布置开拓工程,防止采矿活动带来地表山体塌陷及河床断裂,需研究地应力分布状况。通过分析断层状态和收集浅部地应力资料,并对地应力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矿区浅部水平地应力分布规律;针对FLAC3D 软件对复杂地形和断层构造
使用SHPB 试验系统,对高径比为0.5 的完整花岗岩试样及预制单节理花岗岩试样进行冲击劈裂试验.对完整试样,通过改变驱动气压进而实施不同加载速率的冲击劈裂试验;改变加载方向与节理之间的夹角大小,进行一定加载速率下的冲击劈裂试验.本文研究了在冲击劈裂试验中岩石试样的吸能特性;对SHPB 系统中的入射能、反射能、透射能及岩石吸收能的时程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对单节理岩石的能量耗散进行分析,尝试从能量角
基于砂质边坡的有限元模拟,研究了降雨强度和持时对边坡应力应变、位移及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得出:降雨持续时间越长,边坡累积变形量越大,坡顶、坡面和坡底的竖向位移远大于水平位移,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了坡脚的位置,在降雨持续3d~10d 内到达边坡软弱面,安全系数的计算值最小,边坡处于最危险阶段;;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边坡水平有效应力和竖向有效应力逐渐减小,边坡坡内的竖向位移逐渐增大,在边
为研究煤体破坏的动态力学性质及本构关系,结合不同冲击载荷条件下的SHPB 试验数据,根据岩石力学的强度理论和统计损伤理论,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描述煤体动态力学特性的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对比分析了元件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和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优劣,分析确定了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模型均能很好地体现煤的动态力学特性,其中,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结构简单,引入参数少
以汶川地震场地液化调查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砾性土地震液化的概念、内涵、机理解释和概念外延。所定义的砾性土为由卵石、砾、砂、粉粒、粘粒等部分或全部组成的砾粒含量从0%到100%的宽级配土,是砾质土、砾砂、粉砾土、砂砾土和砾类土的的统称。研究表明:无论宏观现象还是微观分析结果,2008 年汶川地震中砾性土液化表现远较国内外历次地震显著,为全球规模最大;汶川地震中绝大多数场地地表喷砂仅是表象,与地下实际液
煤矿开采进入深部后,在高应力状态下,巷道围岩变形显著,给煤矿安全生产和支护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以彬长某矿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研究了在高应力巷道底板开挖卸压槽控制巷道变形机理,并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得到以下结论:高应力巷道在底板开槽后,底板附近形成较大应力降低区,应力向巷道底板深部转移,卸压槽对高应力巷道的变形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随着卸压槽宽度和深度增大,巷道顶底收敛会随之减小,但效果并不显著
沉降预测一直是复合地基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应力扩散法凭借其简单、易懂等特点成为了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常用方法之一。在应力扩散法中,应力扩散角的取值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针对应力扩散角的取值问题,在天津软土地区开展了多组复合地基现场静载试验,结合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预应力薄壁钢筋混凝土管桩(PTC 管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特性;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桩长、桩间距、垫层厚度、填土高度和土体内摩擦角
为研究微波加热时煤储层内温度场的分布演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模拟了不同输入功率、微波频率、煤层含水影响因素下微波加热煤层温度场。结果表明:微波加热煤体温度场在靠近微波天线顶端处温度出现极值,在一定区域内呈辐射状扩展,随加热时间增加加热区域逐渐扩大,高温区域从天线顶端向整根天线扩展,温度极值也逐步升高;煤中各点温度随功率增加而显著升高,成正比关系;随微波频率增加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