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意义】: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叶色直接影响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叶色变异形成机制的理想材料,对叶色突变体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克隆,有助于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等调控机制。【材料与方法】:黄叶突变体C1010来自黄瓜EMS突变体库,其表型类似于之前被报道过的v-1黄绿叶突变体,因此将C1010突变基因暂命名为v-2基因。以C1010(P1)为父本,"Gy14"(P2)与"9930"(P3)为母本,构建了2个不同的F2代遗传群体,对v-2基因进行遗传规律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两个F2群体中,黄叶和绿叶的分离比接近3:1,说明v-2基因是由一个单基因控制的隐性质量性状。利用283对亲本间具多态性的SSR引物对两个群体的显隐性池进行BSA(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分析,在P1/P2的F2群体中获得9对多态性标记,利用P1/P2的46株F2群体将v-2定位到334kb,其侧翼标记分别为NWC001和NWC007,共分离标记为NWC057。基于v-2在P1/P2 F2群体中的定位结果,为了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对P1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基于重测序数据,设计得到6对具多态性的dCAPS标记。利用P1/P3的1258株F2群体,将v-2基因定位到黄瓜第4号染色体的24kb区间内。其侧翼标记分别为NWdCAPSC10和NWdCAPSC12,共分离标记为NWdCAPSC17。通过与NCBI数据库比对,在24kb定位区间内,含有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结论】:黄瓜黄叶基因由隐性单基因v-2控制,该基因位于黄瓜4号染色体上,其侧翼标记分别为NWdCAPSC10和NWdCAPSC12,共分离标记为NWdCAPSC17。v-2基因与叶绿素合成通路上的已知基因有关。该研究结果为黄瓜黄叶突变体的克隆以及分子遗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黄瓜以及葫芦科作物黄叶性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