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P感染与Bcl-2、IL-10表达的关系

来源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鳞癌的相关性及机制. 研究方法: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及32例正常口腔黏膜采用qPCR 方法检测组织中的HP 核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 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P 核酸阳性组和阴性组Bcl-2和IL-10表达的差异. 研究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HP 感染率为24.32%,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未见HP 核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 癌旁组织中,HP 阳性组和阴性组Bcl-2 高表达率为87.5%和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 肿瘤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在OSCC 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鳞癌存在相关性,其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常见的类型是阻塞性唾液腺炎(下颌下腺、腮腺)。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我们对阻塞性疾病的病因和分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部分改变了疾病的诊疗理念和模式 研究方法:应用最新的影像学技术(B 超、CBCT和CT 造影等)和唾液腺内镜,对阻塞性唾液腺炎进行病因检查和相应治疗、为早期去除阻塞原因提供了更好和更直观的方法。 研究结果:对1200 余例的阻塞性唾液腺炎的病因研究中发现:
研究目的:观察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口腔粘膜粘液腺囊肿的临床疗效. 研究方法:聚桂醇患部注射,根据病变大小决定注射量,每注射1 次四周后复诊,如病变未完全消退则注射第2 次,定期观察回访半年. 研究结果: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口腔粘膜粘液腺囊肿61例,其中舌前腺囊肿29例,口底粘液腺囊肿16例,舌下腺囊肿11例,颊部粘液腺囊肿2例,唇部粘液腺囊肿2例,软腭粘液腺囊肿1例;注射1 次痊愈52例,注射2 次痊
研究目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末梢神经的恶性肿瘤,它有较高的原位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侵袭性较强,但其在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和病理表现等方面都缺乏特异性,使它的临床诊治存在不少困难。探讨颌面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并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参考。 研
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Ⅱ型糖尿病与颊黏膜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以及Ⅱ型糖尿病对颊黏膜鳞状细胞癌发病、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颊黏膜鳞状细胞癌手术后患者10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9例,非糖尿病患者88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平均空腹血糖、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清扫手术率、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复发率、Ki-67 抗原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
研究目的: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lectron Beam Melting,EBM)2 种三维打印方式制作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并将其与标准型颅颌面接骨板进行形态学性能的分析与比较,为后期三维打印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研究方法:1.获取已商业化使用的某公司上颌L 型4 孔钛板(YL0.8-12)的STL
研究目的:本病例应用了数字医学重建了颌骨、软组织、血管、神经、牙齿等,并进行了术前手术模拟包括手术截骨位置的确定,为确保手术与设计一致,也在术前设计了手术导板,从而辅研究其手术定位的准确性。研究方法:本病例突破传统手术模式,应用了数字医学进行了影像数据的三维分割,重建了颌骨、软组织、血管、神经、牙齿等,并进行了术前手术模拟包括手术截骨位置的确定,利用镜像检查重建后的面型对称等,并通过3D 打印出患
研究目的:在数字化正颌外科中,获得患者的颅颌面准确的数字化三维位置关系,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点,也是"精准"的关键,通过大量实践,形成利用颌架参与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正颌外科手术,3D 打印手术导板的方法,将传统的二维与数字化三维相结合,从而实现精准数字化正颌外科研究方法:该研究选取20 例需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利用颌架获取患者准确的颌骨数字化三维位置关系,利用二维侧位片获得相关数据及诊断,使用
研究目的:目前对于偏颌畸形患者正颌术后上颌骨短期稳定性的三维分析少有报道,本研究选用三维测量的方法,以评价偏颌畸形患者正颌术后的上颌骨稳定性.研究方法:选取因面部不对称于2017 年1 月-2017 年3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行正颌手术的10 例患者,患者术中双侧颧牙槽嵴垂直方向移动量差值3-5mm,收集术前 6周(T0)、术后 4 天(T1)、术后6 个月以上(T2)的全头颅
研究目的:面部不对称为临床常见的颌面部畸形,重建理想的面部形态并恢复面部对称性对外科医生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本文拟探究虚拟手术设计与3D 打印合板在面部不对称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骨性面部不对称患者11 例,包括偏突颌6 例和偏缩颌患者5 例.所有患者术前拍颌骨CT 并保存为DICOM 格式.采用镜像法和叠加法进行术前手术模拟,确定截骨线、切除量、切除范围以及形态重建.所有操作均在3D 打印导板的
研究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OSCC 患者的预后影响。 研究方法:分析探讨我院OSCC 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共580例。按照患者术前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情况分为低MLR 组和高MLR 组,资料分析对比MLR与OSCC 患者临床病理及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高MLR 组与低MLR 组比较,在组织分型、临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