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1年梅汛期江淮流域暴雨频发,6月下旬到7 月中旬江淮流域出现三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造成扬州境内出现近年来罕见的内涝。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中尺度加密站资料、雷达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资料对比分析了6 月25 日、7 月5 日和7 月12 日发生的三次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6 月25 日、7 月12 日强降水发生受西风带冷空气南下与低空倒槽发生相互作用,倒槽东侧的偏南气流提供充足的水汽,前者为1弱
【机 构】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气象局,扬州 225009
【出 处】
:
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极端天气事件与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梅汛期江淮流域暴雨频发,6月下旬到7 月中旬江淮流域出现三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造成扬州境内出现近年来罕见的内涝。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中尺度加密站资料、雷达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资料对比分析了6 月25 日、7 月5 日和7 月12 日发生的三次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6 月25 日、7 月12 日强降水发生受西风带冷空气南下与低空倒槽发生相互作用,倒槽东侧的偏南气流提供充足的水汽,前者为1弱冷空气与强热带风暴“米雷”外围云系结合的降水,属稳定性降水,后者为对流性降水;7月5日强降水发生于副高边缘,主要由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以及低空西南急流提供的充足的水汽供应所致。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图可以较好的追踪强降水回波,在开展大暴雨天气联防和短时临近预警中凸现作用。
其他文献
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气象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气象信息化对于保障三农产业平稳发展至关重要。山西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针对山西省特殊的农业条件和天气特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发展农村信息产业,努力开辟广大农村市场,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资源,建立农村气象信息业务平台,提供基于手机、农村信息机等移动终端,通过短信、话音、WAP 等方式,满足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
决策指挥的成败取决于决策依据的及时有效和充分性。及时有效的气象决策服务能够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于防灾减灾救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决策气象服务在政府指导工农业生产、降低各种灾害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经济损失方面,为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准确预见和正确应对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卓有成效的气象保障。本文试图通1过创新决策气象服务转型发展思维,寻求决策气象服务转型发展捷径,提升决策气象转型
本文对基于动态风险分析的云南2009/2010 年特大干旱灾害事件的危机反应过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在实时旱情监测、气候特征分析、干旱静态气候风险分析、承灾体的脆弱性动态风险分析和影响时段动态风险预评估的基础上,及时上报的预估报告和决策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对云南特大干旱灾害的应对、处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灾救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明显的防灾减灾作用;基于特大灾害事件动态风险分析的危机点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随着城市化及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城市问题。城市特有的“狭管效应” “热岛”“湿岛”“干岛”“浑浊岛”“雨岛”效应以及城市气象灾害增加现象接踵而至。特别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城市化发
本文对云南初夏两次不同冷空气强度下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系统和水汽输送特征及来源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这两次强降水过程都是印缅槽与东亚冷槽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冷暖空气的强度有着明显差异,较强的冷空气可更利于冷暖空气交汇于云南地区。(2)近地层中尺度辐合线的发展与冷空气强度有关,较弱的冷空气使近地层中尺度辐合线有沿地势走向的特征;而较强的冷空气则使低层中
加快转变气象信息传媒方式,将决定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时效性,是提升气象信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气象事业影响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撑。随着科技水平迅猛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提升,传统气象传媒模式在用户信息获取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被削弱,寻求更新更快更完善的气象信息传媒方式尤显迫在眉睫。要将“用户满意”、“用户关怀”等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信息的采集、编辑、传递等各环节中。以前瞻性的眼光和领先一步的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与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 年8 月14-16 日冀中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水汽诊断,结果表明:暴雨过程是由副热带高压缓慢南压与西风小槽的共同作用而形成;降水强度的大小与850hPa 偏南急流与西南急流的加大、风向风速切变加大密切相关;两日暴雨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南海地区,强劲的偏南急流和西南急流将水汽送到降水区并与西风小槽自身携带弱水汽叠加而导致暴雨形成;两日在极端
本文利用全球与区域气候嵌套模式,考虑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温室气体的综合效应,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情景下的降水变化特征开展了情景预测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认为,2020~2050 年,我国地面降水变化具有东部增加西部减少的整体趋势,东部的雨带位置可能会继续北移;除了在青藏高原南部、广东南部和福建沿海三个年降水量的极值中心外,未来在华北区域可能形成一个新的降水极值中心,年降水量超过1000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逐渐增多,气象条件不确定性更加明显,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更高、需求更迫切。为了进一步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对气象为农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以山西为例),通过调研,了解了当前农民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找出气象为农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气象信息传播发
GPS气象学利用全球卫星导航技术(GPS)主动遥感地球大气层,通过测量穿过大气层的GPS 信号的延迟来获得大气折射率进而从中得到温、压、湿等信息并反演出大气可降水量。地基GPS 水汽遥感技术可提供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无法提供的全天候、高精度、高时效的大气水汽资料,它的应用将改善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地基GPS 遥感大气水汽资料应与其他大气监测资料相结合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目前这种结合尚难如人意,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