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其中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是RVO最常见,也是严重危害视力的并发症之一,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备受关注。纵观近年来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治疗研究进展,总体来说有药物、高压氧、激光及手术治疗等方式。
【机 构】
:
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
【出 处】
:
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其中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是RVO最常见,也是严重危害视力的并发症之一,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备受关注。纵观近年来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治疗研究进展,总体来说有药物、高压氧、激光及手术治疗等方式。
其他文献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糖和脂类等代谢异常引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笔者认为脾和代谢综合征症候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其病机和治疗上起着独特的作用,提出脾虚失运,痰湿内蕴是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应当重视从脾论治代谢综合征。
文章综述了开展中西医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重要性。要想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试验结果,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优秀的研究团队、高标准的研究设计、严格的质量监控和足够强的执行力度。分析了中西医结合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及优势,大胆接受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的新成果,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丰富辨证论治和中医四诊的内容,相信中国中
中西医结合,概言之是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中医的长处是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调节性治疗;西医的长处是从局部出发,针对功能采取拮抗性治疗,从研究的角度是与时俱进,使中西医有高起点的结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中医基础理论——“肾”本质研究已有半个世纪,其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肾阳虚证的研究、从系统生物学研究肾虚与衰老、肾藏精与干细胞的研究。文章对这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中医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的深入,冠心病治疗已进入生物学治疗时代。治疗冠心病的代表性中成药“麝香保心丸”的研究,发现该药对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血脂代谢、血管新生内环境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对个环节有干预作用。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符合对病本质的生物学治疗理念,具广阔的前景。
文章综述了近十年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发展的成就,主要成绩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队伍蓬勃发展;2、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交流广泛;3、建立了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4、相关论文、著作和科研成果显著;5、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越办越好。从以下几方面概述了“十五”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术研究进展情况: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研究;慢性胃炎研究;幽门螺杆菌研究;功能性肠胃疾病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研究;
中医学诞生至今,已有至少两千多年可考的证据。而中西医汇通则姗姗来迟,开始于清朝末年和近代,是在西方医学和我国本土医学的激烈碰撞中产生的。百年中西医汇通,从简单的应用到全领域的接触,中西医结合在不断完善。在充分认识中、西医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理解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其结合的层次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不断提高。从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情况分析,21世纪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
纵观医学发展的历程,中医起源于医学发展的哲学医学阶段,而中、西医学的差距是由于西医向前看,才得以进步,从哲学医学进入生物医学。只有用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有所创新,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发展中医。
指甲是构成和保护指端的重要结构,它不仅使指端具有良好的精细的捏持功能,并能强化指腹的感觉,对手功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由于指甲位于指端,因此各种损伤因素常造成甲床的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手外伤,处理不当可造成指甲畸形、残甲痛或无指甲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指甲的功能和外观,给患者带来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损害。因此对甲床缺损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有多种甲床缺损的治疗方法,甲床的缺损可为单纯的甲床缺损,也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超微病理特征以及HER-2 mRNA表达变化规律。方法:用AFB1(400μg/kg)间断腹腔注射雄性wistar大鼠制作肝癌模型,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不同病变肝组织中c-myc、HER-2 mRNA的表达用RT—PCR技术检测。结果:本组大鼠肝癌模型中,肝细胞呈变性损伤,异型性到癌变;线粒体由增生肿胀到枯竭、空泡变;糖原颗粒呈渐减少等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指导防治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方法:应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论,分别在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早期、中期、晚期分期治疗。结果:延缓视神经萎缩的进展,最大可能保护视神经。结论:“治未病”理论对防治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