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博物馆作为集收藏、陈列、教育和研究为一体的文化平台,在日益发展的新时代中,不断发挥着服务社会的积极效应.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不断高涨,在服务广度和质量方面,也陆续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就包括了特殊群体对博物馆服务的需求.本文试图从展览导引、社教活动以及新媒体等方面,探究博物馆无障碍服务的提供方式.
【出 处】
:
江苏省20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作为集收藏、陈列、教育和研究为一体的文化平台,在日益发展的新时代中,不断发挥着服务社会的积极效应.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不断高涨,在服务广度和质量方面,也陆续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就包括了特殊群体对博物馆服务的需求.本文试图从展览导引、社教活动以及新媒体等方面,探究博物馆无障碍服务的提供方式.
其他文献
加强博物馆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认知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的现实路径.近年来,徐州博物馆在汇聚公共服务要素、盘活公共服务资源、拓展公共服务空间、做响公共服务品牌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引领,厚植“打开围墙、开门办馆”理念,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公众参与度和认同感,努力担当起传承发展徐州优秀历史文化重任.
馆藏资源是博物馆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馆藏资源利用的好坏决定着博物馆为民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以无锡博物院为例,探析在“互联网+”时代,馆藏资源的多种利用方式,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各类公众,让馆藏资源“活起来”.
社交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与手机应用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构建出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以博物馆为锚点的连接,辐射向更广阔的文化景观与观众群体.社交媒体为一些鲜少涉足博物馆的“边缘性观众”提供了多种渠道互动沟通的可能,本文从社交媒体与受众群体的内容和特点人手,对比徐州博物馆与国内外同仁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展现社交媒体在博物馆信息传播中的创新应用与挑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媒的运用,文博事业的发展使大众对文物的认知不断加深.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在利国道教壁画、回龙窝明城墙、贾汪庙台子西周遗址考古发掘及保护过程中,运用成熟技术方法、科技手段,既达到保护文物、记录历史信息的目的,又能够为后续展示利用提供支撑,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
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过程是对历史遗迹所蕴含信息的再提取和再认识的过程.历史遗迹典型标本的提取,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手段,也是博物馆的重要展品组成部分.考古遗迹标本也是重要的展品,是观众直观了解当时社会风貌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遗迹标本的利用是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密切的专业合作之上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遗迹标本的认识,将其纳入博物馆的藏品系统进行管理,也是当前保护和利用的必要措施.
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超级连接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的同时,也给传统行业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博物馆是当地社区、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中无法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高新科技向博物馆相关领域渗透,博物馆将日益呈现复杂、多元和融合的面貌,并逐渐将传统核心观众以外的群体发展成新的观众群体,因此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预测其对博物馆所做出的改变,未雨绸缪地做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多元化,博物馆在线学习被称为“超越时空”的学习方法,博物馆与观众、观众与藏品、知识与体验被连接起来,“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博物馆的新型服务模式,实现了网络资源的知识共享.探讨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在线学习,对于丰富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模式,实现博物馆公众教育及藏品研究功能的提升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让信息存储的覆盖面得到广泛提升,更让博物馆藏品的展览模式与宣传效果得到支持.为了加强现代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支持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服务中的数字化发展形势.同时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呈现文物信息的功能开发方向,以及博物馆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希望对现代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起到支持作用.
没有一个时代能够像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强烈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没有一个时代能够像今天的博物馆世界,能够拥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手段和技术.面对如此多元而复杂的世界,博物馆迎接的不是挑战而是自身的无限丰富性.不管是展示自己还是服务民众,博物馆都要努力实现跨界融合以及与社会大众的超级链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新链接的无限拓展,博物馆才能拥有神奇的“法老金牌”,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时代面貌.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是增强和彰显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时代的到来,是博物馆发展的重大契机,也对博物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从博物馆如何融人文化旅游进行思考,从关注文化旅游带来的“新公众”、创新博物馆服务“新方法”、提高博物馆超级连接“新能力”三个方面,结合苏州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