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准确、实用的氯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青铜器粉状锈除氯效果的方法。以氯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双盐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应用标准加入法直接测定氯离子浓度.实验证明氯离子选择电极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同时也能较好地指示出除氯程度.
【机 构】
: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出 处】
:
全国第十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准确、实用的氯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青铜器粉状锈除氯效果的方法。以氯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双盐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应用标准加入法直接测定氯离子浓度.实验证明氯离子选择电极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同时也能较好地指示出除氯程度.
其他文献
将环境控制与主动性揭取、清洗、整理结合,成功地保护了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珍贵丝织品.工作中强调了揭取前对丝织品现状科学认知的重要性以及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消毒灭菌技术手段,最后阐述了出土丝织品保护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笔者的思考.
新疆的尼雅、楼兰、且末扎滚鲁克等墓地或遗址特殊的干燥埋藏地质环境,出土大量保存较好的纺织品文物.本工作通过针对这一地区出土的一件汉代织锦方枕的保存情况,进行了表面清理、枕芯清理、漂洗及修复等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后纺织品纤维重新恢复了光泽和弹性,枕头的立体形态也较好地得以复原.保护方法对同一地区出土其他纺织品文物的保护有借鉴作用。
唐以前,我国金银器皿制作技法大多保留着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影响,此时中亚、西亚及欧洲的细金制作已经涉及了花丝、镶嵌、锤揲、编织、金珠、焊接等多种工艺.丝绸之路沿线诸国造型独特、纹样新颖、制作技法多样的金银器对中国金银器的制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几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基本建设和抢救性发掘中,出土了一些东罗马金币和波斯银币.由于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科学分析及工艺研究资料稀缺,为了对其成分及制作工艺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受考古队的委托,2007年对这些金银币进行了X射线能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微结构分析,从器物的组成成分和微观结构入手,对其制作技术和冶炼工艺进行详细研究,为同时期该类古物的科技考古及今后此类文物的保护和工艺研究提供可靠的实物数据
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了四万多件青铜兵器,其中包括镞、剑、铍、戈、矛、戟、金钩、弩机和殳等.而有关这些兵器的铸造和加工以及其背后的组织和管理一直为中外专家们所关注.本文从研究秦代青铜兵器生产的标准化入手,探讨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式,为全面系统的秦代青铜兵器研究探索有效的途径.
江苏省盱眙县出土的青铜提桶变形严重,经安徽省博物馆的靳鹏和曹心阳两位师傅历时三个月的工作,成功修复了这件文物,使其恢复了昔日的光彩.笔者有幸跟随两位师傅学习,见证了提桶的整个修复过程.本文主要对该器物的整形、焊接、补配和作旧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为今后大型器物的整形修复提供宝贵的经验.
本文论述了一批锈结在一起的青铜勺箸的腐蚀状况以及其分离、去锈、保护过程,探讨了机械分离去锈为主、化学试剂辅助的方法在实验室保护青铜器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器装饰工艺中彩绘工艺的梳理,认为在青铜器上施彩作为装饰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纹饰阴线部位填漆,使纹路更加清晰;二是将髹漆与磨错工艺结合,在錾槽内不嵌金银而填以漆,有的既嵌金银,又在未嵌金银处填漆;三是直接在素面铜器表面进行髹漆着色;四是将矿物颜料与漆搅拌均匀后,以矿物颜料为主进行施彩.而第四类方式在秦陵铜车马和铜水禽上还有所创新,即铜车马彩绘是以白色物质为底层,在底层之上,再进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土壤多呈酸性,不利文物保存.同时,由于受文物库房保管条件限制,以及采取保护措施不当等因素影响,致使许多青铜器和铁器文物遭受较为严重的腐蚀病害.本文通过对这些文物常见病害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本文采用pH计、扫描电镜、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不同地区的土样和青铜器锈蚀进行了分析鉴定.初步得出,土壤的pH值对青铜器锈蚀中的离子迁移影响很大,偏碱性或偏酸性土壤中青铜器锈蚀的离子迁移更加频繁.